[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海洋的固体污染废物打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36850.3 | 申请日: | 202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3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吕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临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海洋 固体 污染 废物 打捞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海洋的固体污染废物打捞装置,涉及海洋废物打捞技术领域,一种基于海洋的固体污染废物打捞装置,包括限位架和沥叶;所述限位架前端两侧位置设有滑杆,限位架的顶部中间位置固定有传动部,传动部下端位置设置有螺纹杆,传动部螺纹杆位于限位架两个滑杆的中间位置。解决了海洋固体废物垃圾在打捞的时候会受到水流等因素导致半漂浮的固体废物出现位置移动的情况以及海洋固体垃圾在漂浮中根据水流的牵引使得多个海洋固体垃圾进行汇总,而目前的打捞方式只能对单一的固体垃圾进行打捞的问题。包裹套内的空间对海水多个汇总的半漂浮垃圾进行包裹,在对八个沥叶进行翻转贴合时对多个汇总的半漂浮固体垃圾进行打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废物打捞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海洋的固体污染废物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海水中目前存在的固体污染废物基本都是人造的或经加工的固体废弃物,出于人为因素将固体废物投放至海洋中,影响海洋景观,威胁航行安全,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因此需要对海洋中存在的固体废物进行打捞。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基于海洋的固体污染废物打捞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海洋的固体污染废物打捞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海洋固体废物垃圾在打捞的时候会受到水流等因素导致半漂浮的固体废物出现位置移动的情况,进而增加打捞时的难度以及海洋固体垃圾在漂浮中根据水流的牵引使得多个海洋固体垃圾进行汇总,而目前的打捞方式只能对单一的固体垃圾进行打捞,在对多个固体垃圾打捞的时候也会导致其他固体垃圾的位置偏移,影响打捞进程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基于海洋的固体污染废物打捞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基于海洋的固体污染废物打捞装置,包括限位架和沥叶;所述限位架前端两侧位置设有滑杆,限位架的顶部中间位置固定有传动部,传动部下端位置设置有螺纹杆,传动部螺纹杆位于限位架两个滑杆的中间位置,升降块顶部中间后端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两侧设置有圆形滑槽,升降块通过传动部的配合滑动连接在限位架的前端位置,升降块前端上方位置设置有凸块;所述沥叶共设有八个,八个沥叶均为扇形形状,且共同组成圆形,八个沥叶后端分别位于驱动电机转轴夹槽以及七个从动杆内端夹槽内,每处沥叶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网状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包裹套;所述包裹套为圆筒状,且周面开设有八个穿孔,每相邻两个穿孔间距相同,包裹套周面固定连接有八个辅接架,且每相邻两个辅接架间距相同,八个辅接架分别位于八个包裹套穿孔的正外侧位置,每个辅接架中间位置均设置有轴承,包裹套后端中间位置的辅接架后端与主传架前端固定连接,主传架内部中间下方开设有弧形槽,主传架后端位置与驱动电机前端固定连接,驱动电机前端转轴设置有锥齿轮,驱动电机锥齿轮位于主传架内部的弧形槽上方位置,且驱动电机的转轴前端位置开设有夹槽。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辅限架;七个所述辅限架分别设置在剩余七个辅接架外端位置,每个辅限架的内部中间位置均开设有弧形槽,七个辅限架弧形槽与主传架弧形槽同圆心,辅限架内部的中间位置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从动杆,每个从动杆杆体中间位置固定有锥齿轮,且从动杆内端位置设置有夹槽,七个从动杆内侧位置分别位于包裹套穿孔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联动齿盘;所述联动齿盘转动在主传架弧形槽以及七个辅限架弧形槽内,联动齿盘与驱动电机锥齿轮以及七个从动杆锥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对接扣;所述对接扣周面位置转动连接有八个夹杆,对接扣八个夹板分别与一处沥叶内端位置相夹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临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临沂临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68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