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电源监视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37749.X | 申请日: | 202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6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梁法光;宋美艳;管磊;姚远;李卓;赵亮;周强;王宾;王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G01R1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张海平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电源 监视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电源监视电路,包括信号控制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MOS管、稳压管、光耦继电器、光耦、第一高压源、第二高压源及信号输出端,该电路降低程序逻辑的复杂性,降低硬件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视电路,具体涉及一种可变电源监视电路。
背景技术
在电厂中,传统技术中采用ADC进行电压信号的采集,然后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至DCS系统中,以实现不同外接电压的监测,然而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固定电平的信号采集,如果输出后带有光耦,由于光耦本身的传输特性,使得隔离后输出的电平不稳定,ADC采集电压信号也不是一个标准稳定信号,程序的逻辑判断也比较复杂,而且在实际电路使用时也不具有通用性,由于需要复杂的程序逻辑,运算成本及硬件成本较高,如果大量使用,则会造成DCS系统处理信号的复杂程度,并且会增加DCS系统的数据处理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变电源监视电路,该电路降低程序逻辑的复杂性,降低硬件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可变电源监视电路包括信号控制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MOS管、稳压管、光耦继电器、光耦、第一高压源、第二高压源及信号输出端;
信号控制端经第一电阻与MOS管的栅极及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接,MOS管的源极及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一高压源与光耦继电器中原边的一端相连接,光耦继电器中原边的另一端与MOS管的漏极相连接;
外部电源的正极与第三电阻的一端及第四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光耦继电器中副边的一端相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电阻的一端、光耦继电器中副边的另一端、第八电阻的一端及稳压管的负极相连接,外部电源的负极经第六电阻及第七电阻与第十电阻的另一端及光耦中原边的一端相连接,光耦中原边的另一端与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及稳压管的正极相连接,第二高压源与光耦中副边的一端相连接,光耦中副边的另一端与第九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还包括第一电容,其中,第一电容的一端接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高压源相连接。
还包括与光耦中原边串联连接的第二电容。
还包括第三电容,其中,第三电容的一端与第二高压源相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电阻上并联连接有第四电容。
第十电阻并联连接有二极管。
还包括第十一电阻,其中,第十一电阻的一端接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九电阻及光耦的副边相连接。
光耦继电器中的原边经第十二电阻与MOS管的栅极相连接。
信号控制端与外界的上位机相连接。
信号输出端与外界的微处理器引脚相连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可变电源监视电路在具体操作时,通过信号控制端KG1实现电路不同负载的接入,从而实现不同外接电压的监测,解决电路实际电压的监视范围,提高电路使用的灵活性,增加电源监测的种类,同时有效替代模数转换器件进行电压检测,解决板卡硬件成本较高的问题,电路的输入负载可调,避免因电源波动而引起的电源故障误报,同时本发明采用纯硬件方式进行监测,减小程序逻辑的复杂性,同时降低硬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77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