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火型高速漏缆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9310.0 | 申请日: | 202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0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陈跃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伟业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2 | 分类号: | H02G3/02;H02G3/32;A62C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孙腾 |
地址: | 226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火 高速 卡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火型高速漏缆卡具,它包括底座、左卡具、右卡具和中间卡具,中间卡具包括托起座、压扣、螺栓、螺母、膨胀锚钉、固定柱和螺钉,压扣一端与托起座的一端旋转连接,压扣的另一端和托起座的另一端都设计半圆板,两个半圆板上下配合,两个半圆板中间分别开有固定孔,螺栓穿过两个固定孔后,再通过螺母旋在螺栓上锁紧两个半圆板;所述中间卡具是不锈钢材料制作成型。优点是设计成三个卡具一组,左右两个辅助卡具,中间设计为不锈钢金属的卡具,这种结构设计能够满足动车/高铁高速通行通过的隧道中,满足目前市场需求。左右卡具以及底座采用防火尼龙66,使其具有防火作用,中间卡具是不锈钢材料也具有耐火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漏缆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火型高速漏缆卡具。
背景技术
漏缆为漏泄同轴电缆的简称(Leaky Coaxial Cable)通常又简称为泄漏电缆或漏泄电缆,其结构与普通的同轴电缆基本一致,由内导体、绝缘介质和开有周期性槽孔的外导体三部分组成。在传统地铁线路隧道工程中,漏缆安装夹具通过内膨胀螺栓直接钉在土建结构的墙壁上,由于隧道中环境,有车通过时,风吹以及振动都会给漏缆卡具带来损伤;目前为了很好固定漏缆,漏缆卡具也在不断变换,但是随着动车/高铁速度提升,在穿过隧道时的速度能过达到350公里每小时,以往的漏缆卡具设计要求只能满足200公里每小时以下应用,一旦超过这个时速,就振动、断裂等问题发生,不能满足更高时速的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火型高速漏缆卡具,设计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满足高速通行的隧道中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防火型高速漏缆卡具,它包括底座、左卡具、右卡具和中间卡具,底座上面左右两侧分别对应设计安装有左卡具、右卡具,中间卡具安装在底座上面且中间卡具位于左卡具和右卡具之间,所述中间卡具包括托起座、压扣、螺栓、螺母、膨胀锚钉、固定柱和螺钉,压扣一端与托起座的一端旋转连接,压扣的另一端和托起座的另一端都设计半圆板,两个半圆板上下配合,两个半圆板中间分别开有固定孔,螺栓穿过两个固定孔后,再通过螺母旋在螺栓上锁紧两个半圆板;托起座下端中间开有通孔,底座中间也开有通孔,固定柱的两端内部分别设计有丝孔,螺钉依次从托起座的通孔、底座中间的通孔后穿过后,锁紧在固定柱的一端丝孔内,膨胀锚钉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柱的另一端丝孔内;所述中间卡具是不锈钢材料制作成型。
所述的压扣是半圆弧形状的压片,压片的中间开有弧形状的矩形孔,压片上还设计有两条向外的弧形凸起;所述托起座包括左弧形片、右弧形片和U型底片,左弧形片的下端连接U型底片的左侧上端,右弧形片的下端连接U型底片的右侧上端,U型底片的中间开有通孔,左弧形片的上端与压片的一端旋转连接,右弧形片的上端连接半圆板,压片的另一端也连接半圆板;所述U型底片的两侧根部中间分别设计向内侧的凸起。
所述的螺母中间设计有丝孔,在丝孔的一侧口部设计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内侧设计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安装有防火尼龙圈。
所述的左卡具包括弧形托板、压板,弧形托板一端与压板的一端旋转连接,弧形托板的另一端与压板的另一端卡接,弧形托板两侧中间安装有竖板筋且通过竖板筋连接底座上面,弧形托板内侧设计有若干条形齿,弧形托板内侧中间开有条形槽口,条形槽口两侧上端分别设计有条形凸起,条形槽口下端外侧通过连接筋连接在底座上面;竖板筋下端设计有弧形缺口;所述压板设计呈倒扣的U型状板,压板的内侧中间设计安装有下压弧形环托,下压弧形环托的下面中间设计若干锥形凸起,压板内侧还设计安装有两个侧托,两个侧托分别安装在下压弧形环托的两侧,所述侧托的中间还设计有块状凸台;压板内侧中间周向设计有内筋;所述压板内侧靠近卡接的一端设计有限位横筋,限位横筋中间与内筋垂直连接,压板的卡接端部内侧还设计有倒齿,倒齿的中间也与内筋垂直连接,弧形托板的卡接端部外侧设计钩牙且钩牙中间开有定位口,压板的倒齿钩挂在弧形托板的钩牙外侧且内筋定位安装在定位口内。
所述的倒齿内侧设计有两条小卡槽,所述钩牙内侧也设有两条小卡齿,小卡齿卡在小卡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伟业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伟业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9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