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式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极速生物阅读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9408.6 | 申请日: | 202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7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张海军;张林华;李睿;张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28 | 分类号: | A61L2/28;A61L2/14;A61L2/16;A61L101/2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蔡绍强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过氧化氢 低温 等离子体 灭菌 速生 阅读器 | ||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极速生物阅读器,包括培养箱箱体,培养箱箱体内设有压破震荡系统和极速培养系统,压破震荡系统包括压杆和固定座,极速培养系统包括培养座,极速生物指示剂放置于固定座内,固定座上安装有震动电机,压杆配合极速生物指示剂安装于固定座的上方,压杆与减速电机传动连接,压杆配合设置有限位开关。本发明将压破震荡系统和极速培养系统两部分集成到一个培养箱箱体内,操作方便、安全,实现了在灭菌器上对指示剂压破震荡的同时,也可对极速生物指示剂在设备上进行培养,并共用设备显示屏查看监测信息,极大提高了灭菌监测效率,避免了极速生物指示剂灭菌后再反复转运培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极速生物阅读器。
背景技术
极速生物指示剂是一类特殊的活微生物制品,可用于确认灭菌设备的性能,灭菌程序的验证,生产过程灭菌效果的监控等。供应室使用灭菌器对物品进行灭菌时,灭菌器中放入极速生物指示剂,灭菌后对指示剂进行生物培养,培养时间30分钟,生物培养合格后,灭菌物品方可发放。
极速生物指示剂在培养前,需人工将指示剂上盖压下,压破指示剂内部的安瓿瓶,并甩动指示剂,使安瓿瓶内的培养液接触指示剂内部的菌片,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人工压不破或很难压破安瓿瓶的情况,还有压破安瓿瓶后忘记将培养液甩匀、菌片不能充分接触培养液的情况,因此造成灭菌监测失败的情况。
极速生物指示剂的培养需要极速生物阅读器,目前极速生物阅读器为一独立产品,脱离灭菌器,完成极速生物指示剂的监测需灭菌后对指示剂进行周转培养,增加了人力成本和周转过程指示二次污染的概率。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是一种用于医院给手术器械灭菌用的灭菌器。属于低温灭菌器,通过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进行灭菌,消毒过程中通过特定方式使医疗器械和手术器械上的多种微生物失去活性,从而达到灭菌目的,目前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集成的生物阅读器均为48小时普通型生物阅读器,而且无自动夹破指示剂的功能,需人工压破;集成式48小时普通型生物阅读器无法通过显示屏观察监测结果。极速生物指示剂的培养需要在独立的极速阅读器上完成,且需要人工压破并进行手动甩匀指示剂内的培养液。具体存在的技术问题如下:
(1)采用48小时普通集成式生物阅读器培养方式,检测效率极低,灭菌后需要48小时才能查看灭菌结果,极速阅读器只需要30min即可查看灭菌结果。
(2)采用人工压破极速生物指示剂内安瓿瓶的方法,操作费时、费力,常出现极速生物指示剂内部安瓿瓶不能压破或很难压破的情况;压破安瓿瓶后人工甩匀培养液的操作方法存在效果差,菌片接触培养液不均匀的情况,同时临床操作者还经常出现忘记甩匀的请况。
(3)极速生物指示剂灭菌结束后,需周转到单独的极速阅读器设备上进行培养,不但浪费人力、时间,同时还会曾加极速生物指示剂在周转培养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的概率。
(4)完成物品的灭菌及监测需两台设备来完成,占用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及消毒灭菌供应室空间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成式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极速生物阅读器,可实现极速生物指示剂的自动夹破震荡、指示剂的培养以及通过灭菌器显示屏实时观察监测状态储存监测结果。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集成式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极速生物阅读器,包括培养箱箱体,培养箱箱体内设有压破震荡系统和极速培养系统,压破震荡系统包括压杆和固定座,极速培养系统包括培养座,极速生物指示剂放置于固定座内,固定座上安装有震动电机,压杆配合极速生物指示剂安装于固定座的上方,压杆与减速电机传动连接,压杆配合设置有限位开关。
所述的集成式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极速生物阅读器还包括前面罩,培养箱箱体通过安装面板与前面罩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94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