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曲霉毒素产毒真菌的产毒力指示分子快检试剂盒及其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041395.6 申请日: 2021-09-07
公开(公告)号: CN113866421B 公开(公告)日: 2023-06-27
发明(设计)人: 李培武;张奇;唐晓倩;姜俊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33/68 分类号: G01N33/68;G01N33/543;G01N33/535
代理公司: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代理人: 乔宇
地址: 430062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黄曲霉 毒素 真菌 毒力 指示 分子 试剂盒 及其 用途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黄曲霉毒素产毒真菌的产毒力指示分子快检试剂盒及其用途。包括孔底包被有指示黄曲霉毒素产毒菌产毒力的分子的纳米抗体或单克隆抗体的酶标板、指示黄曲霉毒素产毒菌产毒力的分子的多克隆抗体、起标准物质作用的指示黄曲霉毒素产毒菌产毒力的分子纯品溶液、察氏培养基、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ELISA显色液与终止液、样品稀释液;所述的指示黄曲霉毒素产毒菌产毒力的分子是指AFT‑YJFZP008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可用于快速定量检测指示黄曲霉毒素产毒菌产毒力的分子AFT‑YJFZP008,可用于鉴别比较曲霉属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株产黄曲霉毒素能力,易操作,实用性强,容易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黄曲霉毒素产毒真菌的产毒力指示分子快检试剂盒及用途。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毒性强、危害大,是污染食品种类最多的污染物,近年总体呈现污染加重趋势,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黄曲霉毒素是自然界毒性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B1 是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Cancer, IARC)认定的I 类致癌物,已引发过多起人畜群体中毒事件,成为肝癌病例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近5 年Web of Science 检索数据统计: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及原料种类超过了110 种,高居污染物首位。然而,迄今国内外仍没有黄曲霉毒素等微生物毒素污染前的分子预警研究范例,难以满足事前预警的迫切需求。

现有黄曲霉毒素预警方法主要是基于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建立,用于毒素污染水平评价或产后污染程度与消费风险评估,一旦检测发现,污染往往已经发生,难以满足事前预警与指导防控的迫切要求。利用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开展污染预警,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的成功经验。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pid Alert System forFood and Feed,RASFF)就是利用限量标准与检测获得食品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对各国输入欧盟的食品与饲料进行快速预警。美国研究机构基于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与污染监测数据,研究建立了多元罗吉斯蒂回归分析和叠加高斯处理等预警模型,主要用于评估产后玉米等农产品真菌毒素污染程度与消费风险。

综合国内外近二十年研究进展,当前黄曲霉毒素早期预警分子检测技术缺乏是根本原因。针对这一瓶颈难题,发明人团队经过十多年攻关研究,成功发现了一种指示黄曲霉毒素产毒菌产毒力的分子及其早期预警作用,成为首个早期预警分子,在此基础上成功发明了黄曲霉毒素产毒真菌的产毒力指示分子快检试剂盒,并用于鉴别菌株产黄曲霉毒素能力——即产毒力,以及用于发现农田、农产品及饲料中是否存在强产毒力的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株,为及时发现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与早防早控提供科学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黄曲霉毒素产毒真菌的产毒力指示分子快检试剂盒及其用途,其用于鉴别曲霉属菌株产黄曲霉毒素能力和鉴别农田、农产品、中药材、饲料等产品中是否存在强产毒力的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株,容易推广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黄曲霉毒素产毒真菌的产毒力指示分子快检试剂盒,包括孔底包被有指示黄曲霉毒素产毒菌产毒力的分子AFT-YJFZP008的纳米抗体或单克隆抗体的酶标板、指示黄曲霉毒素产毒菌产毒力的分子AFT-YJFZP008的多克隆抗体、起标准物质作用的指示黄曲霉毒素产毒菌产毒力的分子AFT-YJFZP008纯品溶液、察氏培养基或其他适宜产毒黄曲霉菌生长的培养基、与指示黄曲霉毒素产毒菌产毒力的分子AFT-YJFZP008多克隆抗体发生结合反应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ELISA显色液与终止液、样品稀释液;

所述的指示黄曲霉毒素产毒菌产毒力的分子是指AFT-YJFZP008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 所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13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