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格构柱穿交叉管廊防水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43247.8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7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孔晓龙;刘志;董军;李昌华;郭盛贤;武铁伟;吕乾;杨坤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9/08;E02D19/10;E02D29/045;E02D5/34;E02D31/02;E02D2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郭欣欣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格构柱穿 交叉 防水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格构柱穿交叉管廊防水施工方法,包括:交叉管廊位置,通过在内部的止水钢板、防水卷材、密封膏、CPS反应粘防水层以及遇水膨胀止水胶条等防水材料进行填隙,增加外部防水保护层等,增强结构外防水性能。并且通过在管廊上与格构柱相交位置进行开槽口,剔除格构柱,并对各槽口进行密封浇筑,使得结构强度得到保障,并能够进行很好的密封,提高管廊使用寿命,工序简单,成本低廉,方法适应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格构柱穿交叉管廊防水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格构柱作为基坑支撑体系中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深基坑支护中,格构柱在实际的支撑体系中具有良好的便捷性,经济性和适用性。而格构柱穿结构主体的防水做法,多年以来未进行深化设计或突破,渗漏水情况时有发生。尤其在交叉管廊工程中,管廊防水施工为关键工序,格构柱与管廊穿插处一旦发生渗漏水隐患,防水再封堵实施困难,将直接影响管廊正常使用,缩减管廊使用寿命。
格构柱穿结构主体防水的传统的做法:在穿结构的格构柱中部焊接一道或者两道止水钢板,并在焊接处安装环形遇水膨胀橡胶止水胶条。传统防水做法的缺陷:遇水膨胀止水条和止水钢板都只是在结构内部进行了防水保护,未同防水卷材形成闭合,未形成全封闭、皮肤式防水层。在透水性较强的土质环境中,传统防水做法不能阻断地下水渗透至格构柱,沿格构柱与结构主体缝隙渗流,造成结构渗漏。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格构柱穿交叉管廊防水施工方法,以解决或者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格构柱穿交叉管廊防水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进行基坑降水,基坑支护以及基坑的土方开挖施工;
步骤二、将基坑底面上部的钻孔灌注桩钢筋端头剔除并磨平,铺设预设厚度的混凝土垫层;
步骤三、在混凝土垫层上方预设位置的格构柱外侧焊接底部止水钢板,在所述底部止水钢板与所述混凝土垫层之间的格构柱内进行混凝土填隙;
步骤四、清除混凝土垫层基面的杂物,在所述底部止水钢板与所述混凝土垫层之间的格构柱的外侧,以及所述混凝土垫层基面上与所述格构柱相交处的预设距离均铺设防水卷材;
其中,在所述混凝土垫层上的防水卷材端部涂抹密封膏,在所述底部止水钢板底侧与格构柱上的防水卷材端部搭接位置粘贴遇水膨胀止水胶条,在混凝土垫层上铺设CPS反应粘防水层,并甩茬铺设至所述格构梁上,在甩茬的端头涂抹密封膏,最后在所述CPS反应粘防水层上铺设管廊底板防水保护层;
步骤五、在格构柱上端与设计的管廊顶板相交位置焊接顶部止水钢板,并进行管廊主体的混凝土浇筑和养护;
步骤六、管廊基坑回填并设置管廊侧壁混凝土传力带,在格构柱与管廊底板和管廊顶板的相交处分别开设槽口,并逐步拆除所述基坑支护;
步骤七、在各所述槽口的槽内涂刷防水涂料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填充,待各槽口内的混凝土养护至预定强度后,进行密封填隙;
步骤八、清除管廊顶板上表面杂物,在各管廊顶板上表面的槽口外侧预设范围内铺设防水加强层,在防水加强层端部涂抹密封膏,并在管廊顶板上铺设管廊顶板防水层及管廊顶板防水保护层。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
所述基坑降水包括:槽底碎石排水沟施工;
所述基坑支护包括:SMW工法桩施工、钢筋混凝土冠梁施工、格构柱施工以及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
所述土方开挖施工的方法包括:机械开挖并保留基坑的基底以上200~300mm原状土,采用人工开挖至基坑设计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厚度至少为1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32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