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胶印专色油墨计算机配色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43564.X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6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吕伟;万晓霞;史太川;刘易仁;牟竟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劲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安泰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583 | 分类号: | G06F16/583;G06F30/20;G06F111/04;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广东良马律师事务所 44395 | 代理人: | 邓天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印 油墨 计算机 配色 方法 装置 系统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印专色油墨计算机配色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将用于配色的基础油墨按预设浓度梯度打样,并构建数据库;测量梯度打样样品获取打样样品的光谱反射率和打样基材的光谱反射率;测量目标样品获取目标样品的光谱反射率;之后基于打样样品与目标样品的光谱匹配度建立基础配色模型,获取谱差最小的配方为初始配方;之后根据初始配方打样获取初始配方样条,判断初始配方样条与目标样品的色差是否在预设范围时,如果是则确定所述初始配方为最终配方;否则根据初始配方样条进行色差最小约束条件的配方修正,直到最终的修正配方样条与目标样品的色差在在预设范围内,得到了更为精确的配方,增加了还原目标色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胶印专色油墨计算机配色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印刷行业中,由于传统基础油墨的黄、品红、青、黑四色(实际使用时,部分企业也称黄、红、蓝、墨四色)印刷的色域有限,不能满足人们对颜色效果的需求。为使印刷品获得特殊的表面颜色效果,印刷行业早已使用专色印刷来拓宽色域,以使印刷呈现更多的颜色。
所谓专色是指用传统四原色墨网点叠合呈现不出的颜色,即超出传统四色印刷色域的颜色。随着工业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刷行业客户针对专色产品颜色复制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专色自动配色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应用以及研究都以传统的K-M理论公式作为半透明材质混合的核心公式:有的采用色差最小作为约束条件,但这种方法容易造成同色异谱现象,在不同光源照明条件下人眼观察有明显的颜色差异;有的采用谱差最小作为约束条件,但往往使配色精度不够准确,导致色差偏大;也有的研究以色差最小和谱差最小同时作为约束条件,期望得到色差和谱差都最小的结果,但是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后最终结果仅限于前两种方法之间。并且,更为重要的是,现有的胶印专色油墨配色方法大部分缺乏合理适用于胶印油墨的修正算法,而是采用纺织等领域相同的修正算法,例如桑德森修正、三刺激值XYZ修正,但这些修正算法在实际的胶印油墨配色过程中并不是最佳选择。
现有的计算机专色自动配色技术,由于忽略了胶印油墨领域基材影响以及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际打样结果的误差,无法满足实用性,标准性,合理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印专色油墨计算机配色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考虑到了基材以及实际打样值和理论预测值之间误差对配色结果的影响,在基础配色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修正配方,可以将色差降低至目标范围内,提高配色精度。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胶印专色油墨计算机配色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将用于配色的基础油墨按预设浓度梯度打样,并构建基础油墨及基材数据库;
B、测量梯度打样样品,获取打样样品的光谱反射率Rλ和打样基材的光谱反射率Rp;
C、测量目标样品,获取目标样品的光谱反射率Rr;
D、基于打样样品与目标样品的光谱匹配度建立基础配色模型,利用打样样品的光谱反射率Rλ、打样基材的光谱反射率Rp和目标样品的光谱反射率Rr迭代计算,获取谱差最小的配方为初始配方;
E、根据初始配方打样获取初始配方样条,当初始配方样条与目标样品的色差在预设范围时,确定所述初始配方为最终配方;
F、当初始配方样条与目标样品的色差超过预设范围时,根据初始配方样条进行色差最小约束条件的配方修正,直到最终的修正配方样条与目标样品的色差在在预设范围内。
所述的胶印专色油墨计算机配色方法中,所述步骤A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劲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安泰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劲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安泰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35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