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碳达峰的智能化公共数据系统及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43676.5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7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徐巍峰;翁利国;余彬;练德强;张阳辉;周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新电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浙江中新电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自动化分公司;国网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供电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G01N21/01;G01N1/24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地址: | 31120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碳达峰 智能化 公共 数据 系统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达峰的智能化公共数据系统及分析方法,包括空气采样检测装置,空气采样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端和地面端,且检测端和地面端之间通过拉绳连接,所述检测端包括检测箱,所述检测箱底部的三面均螺纹连接有缓冲气囊,本发明涉及碳达峰研究技术领域。该基于碳达峰的智能化公共数据系统及分析方法,通过采取地面取样检测的方式,代替卫星大致的检测,不仅可精确到小范围,更可精确到不同高度的空气层,其检测数据更精确,结合该区域内的气象图,还可对该片区域进行全面的计算分析,再结合公共设施资源等数据,有利于更细节、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可判断,不同公共资源对碳排放的影响,便于进行碳达峰的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达峰研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碳达峰的智能化公共数据系统及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现有的大气中二氧化碳检测,一般都是通过卫星进行整体的检测,检测范围大,但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分布受到地域刃口等因素的影响,在小范围内也有很大的区别,在不同高度的空间内浓度也不相同,对于研究公共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来说,使用卫星检测不够精确,而若要人工采样检测,一般都是需要使用无人机等进行操作,对于人口密集的城市来说,很多地方均不便于操作,且使用大型无人机进行高空操作,成本也较高,无人机本身的气流也会扰动大气,会影响检测数据的精确性,因此现有检测手段存在很多弊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碳达峰的智能化公共数据系统及分析方法,解决了现有检测大气中碳排放浓度的检测方式中,使用卫星和无人机均存在检测人不够精确的问题,无人机操作还会受到地域的影响,成本也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碳达峰的智能化公共数据系统,包括空气采样检测装置,空气采样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端和地面端,且检测端和地面端之间通过拉绳连接。
所述检测端包括检测箱,所述检测箱底部的三面均螺纹连接有缓冲气囊,所述检测箱底部的中心固定连接有拉环,且拉绳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拉环上,所述检测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光谱检测仪,且光谱检测仪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检测主机,所述光谱检测仪内部的右侧贯穿固定连接有取样机构,所述检测箱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覆盖有降落伞,所述顶盖的中心开设有圆孔,中间部分所述降落伞穿过圆孔收入顶盖与检测箱之间,所述检测箱顶部的中间螺纹连接有导线管,所述导线管的顶端贯穿圆孔并延伸至顶盖的上方,且降落伞的中心与导线管顶端侧面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降落伞的外沿固定连接有多根伞绳,且伞绳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珠,所述检测箱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设在伞绳外部的套环,且套环的内径小于限位珠的外径,所述导线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气球组件。
所述气球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导线管顶端的直角电磁阀,所述直角电磁阀的顶端连通有连接管,且连接管顶端的外部套设有氦气气球,所述氦气气球进气嘴的外部套设有间隔氦气气球与连接管顶端螺纹连接的螺纹座。
优选的,所述光谱检测仪的检测端内部且位于取样机构正下方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纯净玻璃内衬,所述取样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光谱检测仪检测端的顶部的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输出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活塞筒和纯净玻璃内衬内表面滑动连接的活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新电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浙江中新电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自动化分公司;国网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供电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未经浙江中新电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浙江中新电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自动化分公司;国网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供电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36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压推进式喷雾装置
- 下一篇:实现碳排放指标交易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