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接线端子排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44676.7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4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余敏;黄信贵;何先鹏;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宏联电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28 | 分类号: | H01R9/28;H01R9/00;H01R11/11;H01R4/34;G01R31/00;G01R1/04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1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接线 端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接线端子排。它包括绝缘基座以及金属导电片,绝缘基座内设置有支撑隔离件,绝缘基座内还设置有前腔体、中腔体和后腔体,横向隔板的底部与支撑隔离件的顶部之间具有通道,金属导电片上设置有探测孔,金属导电片的前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支撑隔离件上并使金属导电片的后端位于后腔体内构成单个接线单元。优点是:测试方便且保证了检测数据的稳定性。保证了接触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检测精度和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了测试过程中周围的绝缘性能,使其定位安装方便快捷并且提高了抗振性能,导线直接压接在金属导电片上,进一步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且总体的零部件减少,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配电中电气连接用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性能接线端子排。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是输配电中常用的一种配件,通常都包括由隔板隔成两个腔室的绝缘壳体以及绝缘壳体内设置的穿过隔板的位于两个腔室内的金属导电片,一般情况下,在将金属导电片进行安装时需要直接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钉将其固定安装在两个腔室内,安装后金属导电片伸出绝缘壳体外并通过接线柱连接有导线,这种需要多个螺钉安装的结构,其零部件多,不但加工制造不易,而且整个安装过程十分复杂、费时费力,制造成本高;同时,现有的接线端子排的接线柱伸出绝缘壳体外再连接导线,使得导体部分外露在绝缘壳体外侧边缘,当外部有灰尘时很容易带电,从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除了上述的结构之外,为了提高安装的便捷性,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专利号为201921344286.X,名称为一种改进型电连接器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将线端子板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去除了多个螺钉的安装方式,使组装的工艺更加简化,还缩小了安装空间,但是依然需要通过接线柱伸出绝缘壳体外再连接导线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线端子板的一体化结构设计还容易存在触电的情况发生。
再者,为了提高定位可靠性,现有技术中也公开了一种专利号为201921683686.3,名称为一体式端子台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设计了止挡部,通过止挡部的设计使端子板定位更加准确,提高了组装效率和组装质量,但是存在零部件多,导电连接部分无法可靠安装,从而出现导电连接故障等问题。
另外,还有一种改进后的结构,如专利号为 CN201610340320.0,名称为一种接线端子排的发明专利,这种结构的接线端子排去除了多余的螺钉,解决了上述问题,也能够实现提高连接效率以及连接可靠性的目的,但是由于结构设计本身依然存在缺陷,因此存在安装精度差且定位不可靠,影响了使用的稳定性的问题,同时,其接线柱连接导线后再利用螺钉将金属导电片固定安装,其受力点仅仅在螺钉上,使其连接可靠性得不到保障,连接后金属导电片也没有合理的定位结构,容易在使用过程中使金属导电片产生位移,从而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现有的各种接线端子除了上述的各种不同的缺陷之外,还普遍存在以下重要缺陷:
在产品安装完成后需要对产品性能进行测试,而现有的所有种类的接线端子都因其结构设计问题,在测试时由于测试探头没有稳定的受力点,因此,需要在产品的金属导电片上用手扶住测试探头进行测试,该测试方式受人因素影响大,数据稳定性差,影响了测试精度和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测便捷、稳定可靠且精度高,定位安装方便快捷、零部件少且制造成本低以及绝缘性能好并能有效保证使用稳定性的高性能接线端子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高性能接线端子排,包括绝缘基座以及能够安置在绝缘基座内的用于连接导线的金属导电片,绝缘基座内设置有用于对金属导电片进行支撑隔离的支撑隔离件,绝缘基座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支撑隔离件的上方并且由两条横向隔板分隔成的前腔体、中腔体和后腔体,横向隔板的底部与支撑隔离件的顶部之间具有能够使金属导电片通过的通道,金属导电片上设置有位于中腔体内的探测孔,金属导电片的前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支撑隔离件上并使金属导电片的后端位于后腔体内构成单个接线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宏联电工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宏联电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46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