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inux的工业串口数据旁路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50813.8 | 申请日: | 202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55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飞;李文娟;吴文辉;常乐;赵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明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王亚雄 |
地址: | 315200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inux 工业 串口 数据 旁路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工业数据采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Linux的工业串口数据旁路方法及系统,包括4G旁路设备、工业数据云平台、带工业串口PLC和工业串口屏。通过将4G旁路设备安装在带工业串口PLC和工业串口屏之间,用户在带工业串口PLC和工业串口屏之间连接了该装置之后,会被动和主动获取工业数据。它不需要手动地址路由信息,会自动获取,解决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缺乏数采接口,仅保留PLC与串口屏的接口,无法获取PLC的工艺参数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数据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Linux的工业串口数据旁路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和微机网络的发展,通信功能越来越显得重要。无论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通讯,还是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都变得尤为重要。串口通信是指外设和计算机间,通过数据信号线、地线、控制线等,按位进行传输数据的一种通讯方式。这种通信方式使用的数据线少,在远距离通信中可以节约通信成本,但其传输速度比并行传输低。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经典代表有rs-485,rs-485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方式实现通信:发送端将串行口的ttl电平信号转换成差分信号a,b两路输出,经过线缆传输之后在接收端将差分信号还原成ttl电平信号。由于传输线通常使用双绞线,又是差分传输,所以有强大的抗共模干扰的能力,总线收发器灵敏度很高,可以检测到低至200mv电压。故传输信号在千米之外都是可以恢复。rs-485最大的通信距离约为1219m,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s,传输速率与传输距离成反比,在10kb/s的传输速率下,才可以达到最大的通信距离,如果需传输更长的距离,需要加485中继器。rs-485采用半双工工作方式,支持多点数据通信。rs-485总线网络拓扑一般采用终端匹配的总线型结构。即采用一条总线将各个节点串接起来,不支持环形或星型网络。如果需要使用星型结构,就必须使用485中继器或者485集线器才可以。rs-485总线一般最大支持32个节点,如果使用特制的485芯片,可以达到128个或者256个节点,最大的可以支持到400个节点。随着串口通讯的发展,用户对于数据采集要求越来越高,随即出现了旁路技术。所谓数据旁路就是设置相关专用通路,即不等前一条指令把计算结果写回寄存器组,下一条指令不再读寄存器组,而是直接把前一条指令的计算结果(可能是ALU的计算结果,或者访存得到的结果)作为自己的输入数据开始计算过程,使本来需要暂停的操作变得可以继续执行,这种称为数据定向或数据旁路技术。
现有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缺乏数采接口,仅保留PLC与串口屏的接口,无法获取PLC的工艺参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Linux的工业串口数据旁路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缺乏数采接口,仅保留PLC与串口屏的接口,无法获取PLC的工艺参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基于Linux的工业串口数据旁路方法及系统,包括4G旁路设备、工业数据云平台、带工业串口PLC和工业串口屏,所述4G旁路设备安装在所述带工业串口PLC和所述工业串口屏之间。
所述4G旁路设备包括PLC端串口、屏端串口、串口接收模块和串口发送模块,所述PLC端串口与所述带工业串口连接,所述屏端串口与所述工业串口屏连接,所述串口接收模块用于监听所述PLC端串口,所述串口发送模块用于监听所述屏端串口。
所述4G旁路设备还包括伪终端命令模块,所述伪终端命令模块,用于发送命令至所述PLC端串口。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采用上述所述的基于Linux的工业串口数据旁路系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划分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
在主动模式下,所述伪终端命令模块向串口发送特定命令,所述串口发送模块向所述PLC端串口发送特定命令,然后从所述PLC端串口等待回复数据,并将该回复数据通过4G链路成对发送到所述工业数据云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明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明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08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