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碳包覆无定形/晶体异质相NiFe合金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51065.5 | 申请日: | 202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1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龚智超;叶龚兰;费慧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1/16 | 分类号: | B22F1/16;B22F1/08;B22F9/20;C25B11/091;C25B1/04;B82Y40/00;B82Y30/00;H01M4/90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段红玉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碳包覆 无定形 晶体 异质相 nife 合金 纳米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薄碳包覆无定形/晶体异质相NiFe合金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纳米材料具有核壳结构,包括无定形/晶体异质相NiFe合金核和超薄石墨烯壳,无定形/晶体异质相NiFe合金核由无定形区域和晶体区域组成。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含有氧化石墨烯GO、镍盐、铁盐的固态混合前驱体;2)将固态混合前驱体和引发剂密封于充有氩气的玻璃瓶中,微波照射6‑15s。本发明以氧化石墨烯和金属盐作为前驱体,通过一步简单、高效、超快的微波热冲击法制备出具有无定形/晶体异质相和核壳结构的a/c‑NiFe‑G,并用于高效催化OER;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得的a/c‑NiFe‑G对OER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极高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薄碳包覆无定形/晶体异质相NiFe合金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析氧反应(OER)在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电化学水分解、可充电金属-空气电池以及CO2还原为化学品或燃料。然而,OER是一个复杂的四电子耦合反应,导致缓慢的动力学,限制了其整体能源效率。因此,高性能OER电催化剂的设计至关重要。目前,RuO2/IrO2等贵金属材料被认为是最有效的OER催化剂,但其稀缺性和高成本严重阻碍了它们的大规模应用。因此,急需发展高效、低成本、高稳定性的OER催化剂,Ni-Fe基复合催化剂已被研究证明是一种高效的OER催化剂。
目前,常规催化剂设计策略主要集中于组分/形貌/尺寸/晶面/缺陷工程,作为新兴的相工程设计策略,为优化纳米催化剂的性能提供了一种高效且有力的途径。近年来,无定形材料因其长程无序和不饱和配位结构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但其导电性和稳定性较差。因此,急需设计无定形/晶体异质相结构去优化电子结构并提高导电性,以增强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然而,无定形/晶体异质相结构因其亚稳态的特点,合成仍具有一定的挑战;目前仅有少量研究报道该结构的合成,且这些合成方法耗时耗能。最近,微波热冲击法因其快速、均匀且高效的加热能力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已被用于合成高质量石墨烯、单原子催化剂和碳基复合材料。
尽管微波热冲击法已被用于合成大量先进纳米材料,但是并未被用于制备亚稳态无定形/晶体异质相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超薄碳包覆无定形/晶体异质相NiFe合金纳米材料(a/c-NiFe-G)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氧化石墨烯(GO)和镍、铁的金属盐作为前驱体,通过一步简单、高效、超快的微波热冲击法制备出具有无定形/晶体异质相和核壳结构的a/c-NiFe-G,并用于高效催化OER。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得的a/c-NiFe-G对OER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极高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超薄碳包覆无定形/晶体异质相NiFe合金纳米材料,所述超薄碳包覆无定形/晶体异质相NiFe合金纳米材料具有核壳结构,包括无定形/晶体异质相NiFe合金核和超薄石墨烯壳,所述无定形/晶体异质相NiFe合金核由无定形区域和晶体区域组成。a/c-NiFe-G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优选的,所述超薄石墨烯壳由2-6层具有大量碳原子缺失缺陷的超薄石墨烯组成;所述无定形/晶体异质相NiFe合金核中,Ni和Fe的摩尔比为1-8:1-8。
作为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超薄碳包覆无定形/晶体异质相NiFe合金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含有氧化石墨烯GO、镍盐、铁盐的固态混合前驱体;
2)将所述固态混合前驱体和引发剂密封于充有氩气的玻璃瓶中,微波照射6-15s,制备得到超薄碳包覆无定形/晶体异质相NiFe合金纳米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10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三维仿真视觉识别装置
- 下一篇:一种构建序列推荐模型的方法和序列推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