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系统模型库的汇聚与共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2673.8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5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李苗;李嵬;刘杰;叶雨农;王皓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10/10;G06F1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法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6 | 代理人: | 李明;赵吉阳 |
地址: | 10008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模型库 汇聚 共享 方法 | ||
1.一种微系统模型库的汇聚与共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微系统模型汇聚步骤、微系统模型管理步骤和微系统模型共享步骤;
其中所述微系统模型汇聚步骤具体为:对微系统模型建立标准化的规范检查和认定,构建精确化的模型库,确保模型的质量和可信度,即微系统标准模型库的建立过程;
所述微系统模型管理步骤具体为:通过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全面管理微系统协同设计中涉及到的各层级模型全部数据信息,实现模型的高效综合管理;
所述模型版本更新与维护具体为:当模型发生版本更新、工艺更新时,需要更新模型信息发布,通过模型版本更新和数据维护,确保模型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完整性;
所述微系统模型共享步骤为:微系统标准化模型库的出库过程,通过明确的流程步骤实现模型的高效试用和评估,支撑用户完成模型的挑选、调用、评估和评价反馈,推动模型的复用与共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系统模型库的汇聚与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系统模型汇聚步骤包括:模型检查、模型认定和模型封装入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系统模型库的汇聚与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型检查为:通过实测数据和仿真数据对比来检查确认模型的真实性,通过使用模型的参考设计环境检查确认模型的有效性;
所述模型认定为:对模型的质量等级进行划分,根据用户使用该模型后的反馈信息,对模型的质量等级进行分级认定;
所述模型封装入库为:全部模型交付物,通过结构化描述方法将数据以统一的结构加以表示,将离散的、没有固定模式的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形成模型封装数据包,能够被各个专业级仿真工具分别进行调用,并通过标准的设计流程规范,进一步完成数据模型的使用和后续的集成调用、专业级仿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系统模型库的汇聚与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系统模型管理步骤中,包括用户权限与优先级管理、模型版本更新与维护和数据安全管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系统模型库的汇聚与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权限与优先级管理具体为:模型库支持多用户权限管理以及多用户多种权限访问;
所述模型版本更新与维护具体为:当模型发生版本更新、工艺更新时,需要更新模型信息发布;
所述数据安全管理具体为:根据系统安全性级别要求,实现常规数据备份及灾备机制,用以确保数据在异常情况下的恢复,常规数据备份除了可以进行异常恢复,还能在必要时候进行历史追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系统模型库的汇聚与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权限与优先级管理中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权限:模型用户权限、模型管理员权限、系统管理员权限,
所述模型用户权限为:模型的用户,拥有查询浏览权限、模型在线评估权限,可在模型库管理系统申请使用模型;
所述模型管理员权限为:模型的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不同级别的模型的入库、出库,并且可控制模型更新以及回溯过程;
所述系统管理员权限:模型库系统的管理员,负责用户权限管理,包括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权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系统模型库的汇聚与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系统模型共享步骤包括:模型选型、模型授权和用户评价反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系统模型库的汇聚与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型选型具体为:微系统模型用户通过筛选关键信息的方式,基于模型库目录列表进行分类查询,包括模型提供方、所属类别、关键指标、工艺节点和工艺厂商的选项,初步选定适合的微系统模型;
所述模型授权具体为:在完成基于模型的详细设计并确认结果后,用户选定所需要的模型产生模型的授权流程,通过模型库管理系统完成模型库的授权过程;
所述用户评价反馈具体为:平台用户完成基于模型复用的设计和仿真并通过验证,对模型进行使用评价反馈,包括功能性能、测试环境数据、可靠性评价以及可制造性评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系统模型库的汇聚与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模型选型中,用户能够基于专业设计仿真环境和典型的应用背景,对初步挑选的模型进行在线性能仿真,开展实际的仿真评估,并且在线查看仿真结果,根据仿真结果的性能选定所实际需要的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267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