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电网用智能配电室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53064.4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2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安佰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晨桥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5/04 | 分类号: | E04H5/04;H02B1/28;H01F7/02;H01F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王庞 |
地址: | 2016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电网 配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网用智能配电室,包括钢结构配电室、密封门、换气箱、换气槽、一号支撑架、二号支撑架、一号电磁铁、一号换气槽、二号换气槽、滑动支撑架、滑动换气槽、滑动永磁铁、密封橡胶塞、限位部分、动作部分,所述钢结构配电室左部安装有密封门,所述钢结构配电室左右两部各安装有换气箱,两所述换气箱呈对称设置,两所述换气箱内分别贯穿有多个换气槽。本发明具备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的双重控制方式,当积水进入储液槽内达到一定数量时,能够通过密封橡胶塞对二号换气槽的插接来实现自动密封功能,从而防止外界积水继续进入损坏内部电器,而通过远程控制也能够实现密封橡胶塞对二号换气槽的插接,继而预先防止雨水进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室,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电网用智能配电室。
背景技术
电网智能化要求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电力输送和电力供给的智能化,而配电室作为低压负荷的配电场所,承担着重要的电力配送任务,故其智能化程度对电力的输送非常重要,而现有的配电室为了达到散热效果和节能环保的兼顾,往往会选用风冷进行散热,这就要求配电室内部必须与外界相连通,而为了加快外界空气的进入,往往会选择在配电室底部设置通风槽,而这部分通风槽虽然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散热效果,但是由于其连通了外界和配电室内部,故当出现极端的强降雨天气时,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性能不佳,传统的配电室并不具备积水自动识别和密封功能,从而致使积水会通过通风槽灌入配电室内部,继而会对配电室内部的电气设备造成短路等损坏,而这部分电气设备短路损坏时又会给下游用电设备造成损坏,从而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突出了传统配电室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网用智能配电室,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电网用智能配电室,包括钢结构配电室、密封门、换气箱、换气槽、一号支撑架、二号支撑架、一号电磁铁、一号换气槽、二号换气槽、滑动支撑架、滑动换气槽、滑动永磁铁、密封橡胶塞、限位部分、动作部分,所述钢结构配电室左部安装有密封门,所述钢结构配电室左右两部各安装有换气箱,两所述换气箱呈对称设置,两所述换气箱内分别贯穿有多个换气槽,两所述换气箱内分别固定有一号支撑架和二号支撑架,两所述一号支撑架前后两部各固定有一号电磁铁,两所述一号支撑架中部分别贯穿有一号换气槽,两所述二号支撑架上下两部各贯穿有二号换气槽,两所述换气箱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动支撑架,两所述滑动支撑架中部分别贯穿有滑动换气槽,两所述滑动支撑架前后两部各固定有滑动永磁铁,两所述滑动支撑架对称固定有密封橡胶塞,两所述换气箱上部共同固定有限位部分,两所述换气箱底部共同固定有动作部分。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限位部分包括传动箱、一号滑槽、二号滑槽、三号滑槽、一号楔形滑块、一号弹簧、一号插槽、二号楔形滑块、二号弹簧、三号楔形滑块、三号弹簧,两所述换气箱顶端分别固定有传动箱,两所述传动箱呈对称设置,且内部设有一号滑槽、二号滑槽和三号滑槽,两所述二号滑槽分别与一号滑槽和三号滑槽相连通,两所述一号滑槽内部分别滑动连有一号楔形滑块,两所述一号楔形滑块顶端分别固定有多个一号弹簧,各所述一号弹簧顶端分别与一号滑槽内壁顶端相固定,两所述一号楔形滑块上部分别贯穿有一号插槽,两所述二号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二号楔形滑块,两所述二号楔形滑块对称固定有多个二号弹簧,各所述二号弹簧末端分别与二号滑槽内壁相固定,两所述三号滑槽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三号楔形滑块,两所述三号楔形滑块顶端分别固定有多个三号弹簧,各所述三号弹簧顶端分别与三号滑槽内壁顶端相固定,两所述三号楔形滑块分别与两二号楔形滑块相楔形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晨桥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晨桥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30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