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防止因误碰充电柱造成危险事故及浪费电量的电瓶箱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5242.7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3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薏;王兴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兴明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B62J43/13;H01M50/298;H01M50/249;H01M50/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喆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青 |
地址: | 6211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防止 充电 造成 危险 事故 浪费 电量 电瓶 | ||
本发明公开了可防止因误碰充电柱造成危险事故及浪费电量的电瓶箱:包括箱体、设于箱体内的电瓶组、与电瓶组电连接的充电接头,所述电瓶组的多个电瓶采用串联方式;所述电瓶组与充电接头之间设有保护元器件,所述保护元器件为晶体二极管或电流接触器。本发明通过在电瓶箱的充电接头与蓄电池之间加一个只能单向通电的元器件,既可以用充电器对蓄电池进行正常通电,同时也保证在拔掉充电器接头后,蓄电池不能够通过充电接头的充电柱向外导电,从而可以避免人们误碰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也可以避免其他电器无接触造成蓄电池漏电造成电量浪费,方案合理,易于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瓶箱领域,具体是指可防止因误碰充电柱造成危险事故及浪费电量的电瓶箱。
背景技术
电瓶车是由蓄电池(电瓶)提供电能,由电动机(直流、交流,串励、他励)驱动的纯电动机动车辆。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普及。电瓶车的电瓶一般装在电瓶箱中,将电瓶的充电接头从电瓶箱中引出,用于对电瓶充电,现阶段,充电接头的充电接线柱带电,人们,特别是小孩,容易出现误碰,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也容易出现电量通过充电接线柱向外释放,造成电量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可防止因误碰充电柱造成危险事故及浪费电量的电瓶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可防止因误碰充电柱造成危险事故及浪费电量的电瓶箱:包括箱体、设于箱体内的电瓶组、与电瓶组电连接的充电接头,所述电瓶组的多个电瓶采用串联方式;所述电瓶组与充电接头之间设有保护元器件,所述保护元器件为晶体二极管或电流接触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在电瓶箱的充电接头与蓄电池之间加一个只能单向通电的元器件,既可以用充电器对蓄电池进行正常通电,同时也保证在拔掉充电器接头后,蓄电池不能够通过充电接头的充电柱向外导电,从而可以避免人们误碰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也可以避免其他电器无接触造成蓄电池漏电造成电量浪费,方案合理,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防止因误碰充电柱造成危险事故及浪费电量的电瓶箱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箱体,2、电瓶组,3、充电接头,4、晶体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可防止因误碰充电柱造成危险事故及浪费电量的电瓶箱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可防止因误碰充电柱造成危险事故及浪费电量的电瓶箱,包括箱体1、设于箱体1内的电瓶组2、与电瓶组2电连接的充电接头3,所述电瓶组2的多个电瓶采用串联方式;所述电瓶组2与充电接头3之间设有晶体二极管4,所述电瓶组2与充电接头3之间设有保护元器件4,所述保护元器件4为晶体二极管或电流接触器。
本发明通过在电瓶箱的充电接头与蓄电池之间加一个只能单向通电的元器件,既可以用充电器对蓄电池进行正常通电,同时也保证在拔掉充电器接头后,蓄电池不能够通过充电接头的充电柱向外导电,从而可以避免人们误碰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也可以避免其他电器无接触造成蓄电池漏电造成电量浪费,方案合理,易于实施。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兴明,未经王兴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52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