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材料传递损失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55958.7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6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郝敏;周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H9/00 | 分类号: | G01H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6 | 代理人: | 冯妙娜 |
地址: | 250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材料 传递 损失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测量材料传递损失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驻波管、扬声器、光纤激光器、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以及信息处理组件;扬声器将接收到的低频白噪声,传递至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以使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发生形变;光纤激光器用于向发生形变的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发出入射激光,以使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对应的干涉条纹数发生改变;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固定于驻波管的管壁表面;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用于反射入射激光,并得到光信号;信息处理组件与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连接;信息处理组件采集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的光信号,并对光信号进行处理,以得到待测试样的传递损失。通过上述装置,提高低频范围内对隔音材料测量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材料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量材料传递损失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大型民机在国际经贸往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化,大型民用飞机自主研发也提上了日程。大型民机的高经济性和高安全性要求使得许多相关的空气动力学问题亟待解决,噪声是大型民用飞机研制阶段必须重视的空气动力学问题之一,而飞机内部噪声影响承载人员的舒适乘坐环境,决定了大型民机型号的国际认可程度。针对客机机舱的噪声源通常是采取吸声、隔声和声源控制这三种方法,飞机经过长期的研究、设计,已经尽可能地减少了气动噪声、喷流噪声和涡轮的振动,所以机舱的噪声主要采用吸声和隔声的方法来解决。舱内的中高频噪声较容易通过蒙皮和内饰板中间的玻璃纤维棉吸收,低频噪声往往难以去除,飞机舱内噪声以低频噪声为主,因此对低频降噪材料的研究刻不容缓。
低频降噪材料的研制离不开评估材料低频声学特性的测试装置,目前市面上在售的驻波管依据压电性,可以在高频范围内对隔音材料进行较为准确的隔音测量,但是在低频范围内的灵敏度较低,以致难以对隔音材料在低频范围内的传递损失进行准确评估。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量材料传递损失的装置及方法,用于解决如下技术问题:现有驻波管难以对隔音材料在低频范围内的传递损失进行准确评估。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材料传递损失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驻波管、扬声器、光纤激光器、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以及信息处理组件;所述扬声器用于将接收到的低频白噪声,传递至所述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以使所述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所述光纤激光器通过光纤与所述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连接;所述光纤激光器用于向发生形变的所述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发出入射激光,以使所述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对应的干涉条纹数发生改变;所述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固定于所述驻波管的管壁表面;所述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用于反射所述入射激光,并得到光信号;所述信息处理组件通过光纤与所述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连接;所述信息处理组件用于采集所述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的光信号,并对所述光信号进行处理,使其转变为电信号,以得到待测试样的传递损失。
可选地,所述待测试样沿垂直于所述驻波管的轴线方向,放置于所述驻波管的前段与中段管口的对接位置,以通过所述待测样品对所述管口对接位置进行封闭。
可选地,所述待测试样为圆柱体结构;并且所述待测试样的直径不小于所述驻波管的内径,所述待测试样的厚度不大于预设厚度阈值。
可选地,所述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包括多个光纤压力传感器,所述多个光纤压力传感器齐平等间距固定于所述驻波管的管壁表面。
可选地,所述信息处理组件包括,光电转换装置与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器;所述光电转换装置通过光纤与所述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进行连接,所述光电转换装置用于,将所述光纤压力传感器组件发出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器;所述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器的输入端口与所述光电转换装置连接,所述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器的输出端口与计算机连接;所述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器用于采集和处理接收到的电信号,并将处理后的电信号传输至所述计算机进行分析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59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性涂料研磨装置
- 下一篇:用于航天发动机装配的自动翻转对接重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