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路面用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6326.2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5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捷;赵喆;谈守坤;周华军;蒋朝旭;高旭;孙小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交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6 | 分类号: | C04B28/06;C04B111/7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覃蛟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面 灌浆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面用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沥青混合料技术领域。路面用灌浆材料,以质量份数计,包括快硬硫铝酸盐水泥350‑400份、粉煤灰400‑450份、矿粉50‑100份、减水剂1‑2份、缓凝剂0.1‑0.2份和石英砂50‑100份。通过采用单一的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为原料,配合粉煤灰、矿粉、减水剂、缓凝剂和石英砂,通过各组分用量的调整,使制备得到的干混料加入水形成灌浆材料之后具备较高的流动度,且施工容许时间延长,形成的路面具备较好的强度且不容易产生开裂,具备非常好的综合性能。此外,由于采用了多种废料,制备成本显著降低,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混合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路面用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沥青混合料是一种柔性材料,其特性使得沥青路面在夏季高温季节易出现剪切变形破坏,尤其在渠化交通和超重载车辆较严重的公路上,路面车辙病害普遍且较为严重。与沥青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抗变形能力强、使用寿命长、日常维护费用低等特点,但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由一定厚度的混凝土板组成,在荷载和温度应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应力集中,从而产生裂缝,而降低结构承载力。此外,水泥混凝土路面受温度的影响,必须设置胀缩接缝,路面出现了行驶舒适性较差、病害修复困难等缺点。
灌浆复合路面是针对上述两种路面的特点,而开发出的一种新型路面。它是指在基体沥青混合料(空隙率20%~28%)路面中,灌注以水泥为主要成分的特殊浆剂而形成的复合路面,通过骨料之间的相互嵌挤作用和水泥胶浆共同形成材料强度,提高了结构层抵抗荷载作用的能力,具有“刚柔并济”的特点,其高温稳定性能大大优于普通沥青路面,低温抗裂性能、抗疲劳性能和抗滑耐磨性能也都优于普通沥青路面。此外,灌浆复合路面还具有耐油、耐酸、耐热、耐水、抗滑和易着色等特性。
但是,目前的灌浆复合路面普遍存在着综合性能不好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问题:(1)强度需要达到一定要求,但是强度过高则容易产生裂缝;(2)流动度不高;(3)施工容许时间较少;(4)上层路面容易出现泛白问题,影响路面的表观品质;(5)整体成本较高。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面用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旨在制备综合性能优良的路面,能够满足强度、抗裂性能的要求,整体的施工容许时间较长、且具有高流动度的特性。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路面用灌浆材料,以质量份数计,包括快硬硫铝酸盐水泥350-400份、粉煤灰400-450份、矿粉50-100份、减水剂1-2份、缓凝剂0.1-0.2份和石英砂50-100份。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路面用灌浆材料的制备方法,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中路面用灌浆材料的成分配比进行配料并混合。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单一的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为原料,配合粉煤灰、矿粉、减水剂、缓凝剂和石英砂,通过各组分用量的调整,使制备得到的干混料加入水形成灌浆材料之后具备较高的流动度,且施工容许时间延长,形成的路面具备较好的强度且不容易产生开裂,具备非常好的综合性能。此外,由于采用了多种废料,制备成本显著降低,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早强型高性能抗车辙路面用灌浆材料的产品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交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交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63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