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轴式单针区双针板同位对刺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56420.8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7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杨长辉;杨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三辉无纺机械有限公司;广东三辉无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38 | 分类号: | F16N7/38;F16N21/00;F16N29/02;F16N29/04;F16N31/02;D04H18/02;F16C37/00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4230 | 代理人: | 陈烨彬;林天普 |
地址: | 522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轴式单针区双针板 同位 | ||
1.一种通轴式单针区双针板同位对刺机,包括机架、下剥网板、上剥网板和针刺装置;上剥网板处在下剥网板上方,针刺装置包括针刺驱动装置、上针刺机构和下针刺机构,上针刺机构处在上剥网板上方,下针刺机构处在下剥网板下方;上针刺机构、下针刺机构均包括传动轴组件和刺针组件,传动轴组件通过多个传动轴承可转动安装在机架上并与针刺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传动轴组件通过多个升降传动机构与刺针组件连接,升降传动机构包括偏心轮、摇臂、导套和推杆,偏心轮固定安装在传动轴组件上,摇臂的第一端套接在偏心轮上,导套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且上下走向,推杆处在导套中,推杆的第一端与摇臂的第二端铰接,推杆的第二端与刺针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针刺机构、下针刺机构均还包括自动润滑系统、传动箱和多个轴承座;传动箱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各个轴承座均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箱中并且沿传动轴组件的轴向依次设置;轴承座与所述传动轴承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轴承座上设有安装槽,传动轴承安装在轴承座的安装槽中;自动润滑系统包括油箱、输油泵、用于向各个所述传动轴承供给润滑油的多个供油接头、用于探测各个传动轴承温度的多个温度传感器,输油泵的进油口通过第一输油管与油箱的腔体连通,各个供油接头的入口分别通过一第二输油管与输油泵的出油口连通,第二输油管上安装有电磁开关阀;各个温度传感器分别与一控制装置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输油泵、各个电磁开关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上针刺机构的导套包括外导套座和内导套,外导套座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箱上,外导套座中具有上下开口的安装腔体,内导套设于外导套座的安装腔体中,且内导套的外壁与外导套座的内壁固定连接,内导套中具有上下走向的导向孔;推杆处在内导套的导向孔中,推杆的外壁与导向孔的内壁之间具有储油间隙,外导套座下端设有油封盖;导向孔上部的内壁上设有储油槽,导向孔中部的内壁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导向孔的上端开口与传动箱的腔体底部连通,外导套座侧壁上设有回油口,回油口与储油间隙下端连通,回油口通过回油管与所述油箱的腔体连通,回油管上安装有回油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轴式单针区双针板同位对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供油接头与轴承座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温度传感器、供油接头均安装在安装槽的槽壁上并与传动轴承的位置相对应,且供油接头的出口处在安装槽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轴式单针区双针板同位对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轴式单针区双针板同位对刺机还包括人机界面,人机界面与所述控制装置相应的输入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轴式单针区双针板同位对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套的导向孔上端具有上大下小的圆台状开口,圆台状开口的内壁顶部与所述推杆之间的间隙构成入油口;所述储油槽包括左旋螺旋形槽和右旋螺旋形槽,左旋螺旋形槽与右旋螺旋形槽交织成网,左旋螺旋形槽上端、右旋螺旋形槽上端均与所述入油口连通,左旋螺旋形槽下端、右旋螺旋形槽下端均与所述环形凹槽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轴式单针区双针板同位对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套座的内壁上设有上环形定位槽和下环形定位槽,内导套的外壁上设有上环形凸沿和下环形凸沿,上环形凸沿处在上环形定位槽中并与上环形定位槽紧密结合,下环形凸沿处在下环形定位槽中并与下环形定位槽紧密结合;外导套座的内壁上设有螺旋形定位槽,螺旋形定位槽处在所述上环形定位槽和下环形定位槽之间,所述内导套的外壁上设有螺旋形凸条,螺旋形凸条处在螺旋形定位槽中并与螺旋形定位槽紧密结合;所述外导套座由铸铁制成,所述内导套由锡基巴氏合金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通轴式单针区双针板同位对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的材质为铝合金或镁合金;摇臂的第一端设有前后走向的第一安装孔,偏心轮固定安装在传动轴组件上,且偏心轮通过偏心轮轴承套接在第一安装孔中;摇臂第一端上设有自前至后依次排列的多个加强筋,且各个加强筋沿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外周向延伸,加强筋的高度值为20 mm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三辉无纺机械有限公司;广东三辉无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三辉无纺机械有限公司;广东三辉无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642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