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己酮氨肟化生产环已酮肟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6735.2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0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江洁静;吕焕芝;赵正恒;周余坤;陈国兴;邹建平;余成;杨晓婕;李城男;吴凌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瑞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泰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49/04 | 分类号: | C07C249/04;C07C251/44;B01J29/89 |
代理公司: | 北京至臻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8 | 代理人: | 张宝香 |
地址: | 323000 浙江省丽***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己酮 化生 产环已酮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己酮氨肟化生产环已酮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氨、环已酮、溶剂水和双氧水进入第一反应器,与第一反应器内的第一催化剂接触进行第一反应,得到第一反应产物;(2)所述第一反应产物与双氧水进入第二反应器,在第二反应器内第二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第二反应,制得环已酮肟。该方法能够在长周期运转后,明显提高环己酮的转化率和目的产物环己酮肟的选择性,而且还能提高双氧水的有效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己酮氨肟化生产环已酮肟的方法,属于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环己酮肟是生产己内酰胺的重要中间产物,其质量的优劣对己内酰胺成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世界上制备环己酮肟的工艺主要有磷酸羟胺法(HPO)、环己酮氨肟化法(HAO)。
环己酮氨肟化法的主要生产流程具体如下:采用淤浆床反应器,在钛硅分子筛催化剂及叔丁醇溶剂的存在下,利用过氧化氢(双氧水)、氨及环己酮反应生产环己酮肟,通过内置膜过滤系统,滤除分子筛催化剂,得到反应清液,再经过一系列的精馏萃取过程,得到纯度较高的环己酮肟。环己酮氨肟化生产环己酮肟为液相反应,钛硅分子筛催化剂长期处于强碱性环境中,无法避免催化剂上的骨架硅溶解,造成催化剂无效流失,缩短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影响氨肟化反应系统的稳定运行;此外,液固相反应存在传质阻力大的缺点,催化剂扩散问题影响严重。采用一段式环己酮氨肟化法,未反应的环己酮一部分作为“杂质”在系统内累积造成反应工况恶化,一部分则随着纯环己酮肟被带入重排工序,对贝克曼重排反应造成不利的影响,最终致使成品己内酰胺质量变差。在一段式肟化反应体系中,氨、双氧水利用率均不高,往往通过加大双氧水、氨气进料量来提高反应转化率,增加了反应风险和原材料消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环己酮氨液固相肟化反应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己酮氨肟化生产环已酮肟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长周期运转后,明显提高环己酮的转化率和目的产物环己酮肟的选择性,而且还能提高双氧水的有效利用率,可以减少双氧水的进料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己酮氨肟化生产环已酮肟的方法,包括:
(1)氨、环已酮、溶剂水和双氧水进入第一反应器,与第一反应器内的第一催化剂接触进行第一反应,得到第一反应产物;
(2)所述第一反应产物与双氧水进入第二反应器,在第二反应器内第二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第二反应,制得环已酮肟。
进一步地,所述双氧水的质量浓度为20%-40%。
进一步地,所述氨为氨气、液氨或氨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应器为固定床反应器。其中,进料包括:氨、环已酮、溶剂水和双氧水。所述第一反应器采用下进料上出料的操作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应器内的第一催化剂为钛硅分子筛催化剂,所述的钛硅分子筛选自Ti-MOR、Ti-MWW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钛硅分子筛的Si/Ti原子比为10-150,优选为55-150。所述钛硅分子筛催化剂优选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钛硅分子筛与粘合剂硅溶胶混捏成型,干燥和焙烧,制得钛硅分子筛催化剂,成型可以采用常规的成型方法,比如挤条或滚球等。在混捏成型过程中,还可以加入碳化硅、碳纤维、石墨等的至少一种作为添加剂,添加剂的加入量占催化剂总质量的10%以下,优选为1%-8%。所述干燥的条件如下:干燥温度为80-120℃,干燥时间为2-4h,所述焙烧的条件如下:焙烧温度为500-600℃,焙烧时间为4-8h。所述第一催化剂(钛硅分子筛催化剂),以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钛硅分子筛的含量为60%-85%,粘结剂以氧化硅计的含量为15%-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瑞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泰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瑞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泰德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67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