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流量小体积的双叠组合泵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7001.6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7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刚;曲可为;黄世萍;蔡登峰;李玉琴;马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11/00 | 分类号: | F04C11/00;F04C15/00;F04C15/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唐迅 |
地址: | 31513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 体积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流量小体积的双叠组合泵,包括上泵和下泵组成的泵组,所述的上泵和下泵上下叠加设置,所述的下泵设有用于支撑的上泵的支撑组件,在泵组的两侧通过泵组进出口连接有防空转箱,且在泵组一侧的第一防空转箱上设有进口法兰,第一防空转箱与泵组的进口连通,在泵组另一侧的第二防空转箱上设有出口法兰,第二防空转箱与泵组的出口连通。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利用上下叠加的结构在不增加占用面积的情况下成倍增加泵体的输出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小空间,大流量泵,特别是一种组合泵。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多数地方的降雨量增大,尤其是在夏天雨季,极容易发生洪水和内涝。排涝工作大多通过可移动的泵车实施,而现有的泵车一般均只有单台泵体。单台泵体的排量和扬程均为受限,当需要完成大流量的排涝工作时需要多台泵车配合工作。同时特殊情况下需要大流量的泵工作时,单台泵车满足不了工况要求,需要大流量泵车排涝。
特别是城市中大量地下空间在排涝时可占用的工作空间较为狭小,同时地下空间与地面距离较远又需要大扬程才能完成排涝任时,多台设备组合使用不但没有充分的工作空间,也无法达到大流量排涝的效果。另一方面,应急事故水池排空迫切需要大流量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能在单台泵的占地面积情况下,突破单台泵的参数限制的大流量小体积的双叠组合泵。
为了到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的大流量小体积的双叠组合泵,包括上泵和下泵组成的泵组,所述的上泵和下泵上下叠加设置,所述的下泵设有用于支撑的上泵的支撑组件,在泵组的两侧通过泵组进出口连接有防空转箱,且在泵组一侧的第一防空转箱上设有进口法兰,第一防空转箱与泵组的进口连通,在泵组另一侧的第二防空转箱上设有出口法兰,第二防空转箱与泵组的出口连通。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利用上下叠加的结构在不增加占用面积的情况下成倍增加泵体的输出能力,形成了小体积大流量的泵组特点。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上泵和下泵内共计设置16个转子,所述的转子为金属骨架外包硬质硫化橡胶,与泵体过盈配合。通过这种设计泵组NPSHr1m以内,吸程可达8.5m。出口压力1.6Mpa,扬程160m,且由于转子外包橡胶,可输送带有硬质颗粒介质,也可输送有流动的污泥。适应性强。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泵和下泵的输入轴通过传动机构与同一台动力机构相连,所述的动力机构是柴油机或汽油机;且所述的泵组、传动机构及动力机构设置在同一块撬板上,并连同撬板一起安装在移动泵车内。这种设计能提高泵组以及与之配合的动力机构的一体性,增加整个泵组乃至使用这种泵组的移动泵车的灵活性及机动性。
为了保证上下叠加的泵体能平稳的工作,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下泵的泵盖和后箱盖上的支撑套板,以及设置在下泵上部中段的支撑短板,支撑套板的上端面与支撑短板的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在水平面上设置在支撑横板,所述的上泵固定在支撑横板上。通过稳定的支撑结构,能保证泵组在大流量大扬程工况下的稳定工作,同时有效的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了将上泵的重量合理的分配到下泵及对应安装的底座上,所述的支撑套板中部设有与下泵配合的长圆孔,所述的下泵的泵盖和后箱盖支撑在长圆孔中,支撑套板的下部支撑脚座,支撑套板的上部侧面还设有与支撑横板固定连接的支撑角板。
为了联合上泵和下泵的输入和输出,并保证泵组在泵入泵出时的稳定性,在泵组一侧的上泵进口和下板进口上设置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上设有进出口通道,所述的上泵进口及下泵进口穿过进出口通道与防空转箱连接。通过进一步的增加连接板,能有效的加强泵组泵入泵出口的强度,增加泵组大扬程大流量工况下的泵组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增加大流量小体积的双叠组合泵的适用环境,所述的进口法兰为三个,设置在第一防空转箱的上部侧面,并呈横向排列;所述的出口法兰为三个,设置在第二防空转箱的上部侧面,并成横向排列。通过设置多个法兰口根据需要在大流量和高扬程之间合理转换,从而合理化适用各种排涝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70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