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医眼科检查台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7370.5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2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京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3/00 | 分类号: | A61B3/00;A61B90/17 |
代理公司: | 安徽思沃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220 | 代理人: | 朱海东 |
地址: | 712046***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眼科 检查 | ||
本发明涉及眼科检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中医眼科检查台,包括桌台,所述桌台顶部中间的边缘处固定安装有弧形撑板,所述弧形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颈托;所述颈托的内部开设有夹层,所述弧形撑板的内部开设有活动层,所述夹层与活动层之间相互贯通;进行眼科检查时,患者将脖颈卡在颈托中,头部放在颈托上即可,便于固定头部的位置以方便医生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医生需要和患者交流时,医生控制电动缸运行可以使其输出轴顶部的推杆下降,推杆下降带动托板下降,托板下降后敞开内凹弧形槽,此时患者头部的两侧仍是被颈托托住的,而下巴处则因为敞开了内凹弧形槽所以有了运动空间,可以自由的说话,从而便于交流病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科检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眼科检查台。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无论是生活还是办公,处处离不开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会对人眼产生一定程度上的伤害,若眼睛不适,应尽快就医;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当患者眼睛出现不适时,通常到眼科进行检查,现有的眼科检查方式是:医生手持医用检查笔或使用眼底镜等仪器对眼球进行观察,然后确认病因。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上述诊疗方法仍然存在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
患者在进行眼睛检查时一般都将头部放置在托架上,从而方便医生检查,但是头部放置在托架上的话虽然方便了医生的检查,但是会影响患者的正常说话,耽误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交流,不便于医生迅速判断病因;
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9528153B的发明专利,其提供了一种眼科检查仪器,其包括:调节台,所述调节台顶部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移动座台,所述移动座台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套接有检测仪器本体,所述调节台顶部的中部设置有弹性座,所述弹性座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卡座。本发明通过对下巴托架的改进,在使用时,弹性杆在弹性的作用下,下巴托架两个侧板相对方向靠拢,病患将下巴放置在下巴托架时,下巴托架的两侧板能够稳定的与患者下巴吻合,根据使用者下巴的大小而调节张开的角度,从而能够适合更多的患者使用,而且增加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上述专利中其提供的下巴托架虽然大大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但是其仍未解决患者被托架托住下巴时不方便说话的问题。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中医眼科检查台,希冀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医眼科检查台,具备既便于固定患者头部位置也不耽误患者说话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既便于固定患者头部位置也不耽误患者说话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眼科检查台,包括桌台,所述桌台顶部中间的边缘处固定安装有弧形撑板,所述弧形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颈托;
所述颈托顶部的中间形成有内凹弧形槽,所述颈托的内部开设有夹层,所述弧形撑板的内部开设有活动层,所述夹层与活动层之间相互贯通;
所述夹层和活动层的内壁上活动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固定安装在电动缸的输出轴顶部,所述电动缸固定安装在桌台的底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层的开设位置与内凹弧形槽的形成位置相对应,所述托板在内凹弧形槽内上下移动以封堵或敞开内凹弧形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颈托的外壁裹覆有软质硅胶套,所述托板是弹性橡胶材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桌台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顶部均活动设置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的内部横向设置有横向阻尼套,所述横向阻尼套的内部插接有抽杆,两个所述抽杆相对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操控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中医药大学,未经陕西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73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