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栅氧化层时变击穿测试方法、可靠性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7876.6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8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付振;刘芳;赵东艳;陈燕宁;邵瑾;王帅鹏;杜艳;黄海潮;何燕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芯可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66 | 分类号: | H01L21/66;H01L23/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陈潇潇;何智超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层时变 击穿 测试 方法 可靠性 结构 | ||
1.一种栅氧化层时变击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多个氧化层电容的衬底集成为一个共用的测试极并接地,其中所述多个氧化层电容各自的栅氧化层的面积均不相同;
在通过同一恒定电压源向各个氧化层电容的栅极同时施加同一恒定电压的条件下,持续测量各个氧化层电容的栅极电流;
将氧化层电容的栅极电流发生跳变的时间作为该氧化层电容的栅氧化层击穿时间,直至获得各个氧化层电容的栅氧化层击穿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氧化层时变击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持续测量各个氧化层电容的栅极电流,包括:
通过各个氧化层电容的栅极与所述同一恒定电压源之间设置的电流表测量流经各个氧化层电容的栅极的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栅氧化层时变击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氧化层电容的栅极电流发生跳变的时间作为该氧化层电容的栅氧化层击穿时间,直至获得各个氧化层电容的栅氧化层击穿时间,包括:
监测与各个氧化层电容的栅极相连接的电流表的显示值是否发生跳变;
在与氧化层电容的栅极相连接的电流表的显示值跳变时,记录施加在该氧化层电容的栅极的恒定电压的持续时间作为该氧化层电容的栅氧化层击穿时间,直至获得各个氧化层电容的栅氧化层击穿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栅氧化层时变击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与氧化层电容的栅极相连接的电流表的显示值跳变时,记录施加在该氧化层电容的栅极的恒定电压的持续时间作为该氧化层电容的栅氧化层击穿时间,直至获得各个氧化层电容的栅氧化层击穿时间,包括:
按照电流表的显示值的跳变顺序,依次记录施加在各个氧化层电容的栅极的恒定电压的持续时间作为各个氧化层电容的栅氧化层击穿时间,直至获得各个氧化层电容的栅氧化层击穿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氧化层时变击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层电容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氧化层电容根据各自的栅氧化层的面积大小依次递增排布或依次递减排布。
6.一种栅氧化层可靠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栅氧化层时变击穿测试方法,获得多个氧化层电容的栅氧化层击穿时间;
对所述多个氧化层电容的栅氧化层击穿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栅氧化层寿命预测结果;
根据栅氧化层寿命预测结果评估栅氧化层的可靠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栅氧化层可靠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栅氧化层寿命预测结果评估栅氧化层的可靠性,包括:
根据栅氧化层寿命预测结果得到栅氧化层击穿Weibull分布的形状因子;
根据栅氧化层击穿Weibull分布的形状因子评估栅氧化层的可靠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栅氧化层可靠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栅氧化层寿命预测结果得到栅氧化层击穿Weibull分布的形状因子,包括:
统计所述多个氧化层电容的栅氧化层击穿时间,得到栅氧化层寿命预测曲线;
根据栅氧化层寿命预测方程推导出所述栅氧化层寿命预测曲线的斜率作为栅氧化层击穿Weibull分布的形状因子的倒数,得到栅氧化层击穿Weibull分布的形状因子。
9.一种用于栅氧化层时变击穿测试的集成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氧化层电容,所述多个氧化层电容各自的栅氧化层的面积均不相同;
所述多个氧化层电容的衬底集成为一个共用的测试极并接地,各个氧化层电容的栅极共同连接到半导体参数测试仪的同一恒定电压源,各个氧化层电容的栅极与所述同一恒定电压源之间均设置有电流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栅氧化层时变击穿测试的集成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层电容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氧化层电容根据各自的栅氧化层的面积大小依次递增排布或依次递减排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芯可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芯可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787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