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型市政给水管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60623.4 | 申请日: | 202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8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卢涛;华杰;赵旭;柏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德道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1/02 | 分类号: | E03B1/02;E03B7/02;E03B7/07;E03B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何磊 |
地址: | 22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市政 给水 管路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市政给水管路系统,包括引水组件和供水组件,引水组件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电磁阀、第一增压泵、第一蓄能器、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第二电磁阀和蓄水罐,第一进水管一端与市政给水管固定连通,供水组件包括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三电磁阀、光敏传感器、变频供水机构、供水主管、供水支管、第二增压泵和减压阀,光敏传感器安装在泵房顶部,变频供水机构设置在泵房内部。本发明中,第一蓄能器可以对第一增压泵产生的多余水流能量进行收集、储存和再利用,有利于节能供水,夜晚降临时,光敏传感器会传送信号给第一增压泵和第三电磁阀,使用蓄水罐对小区用户进行夜晚供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给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型市政给水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城市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人类最早的聚居地都出现在接近自然水体的地方,城市一旦出现供水不足,就容易造成部分工业减产、停产,并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现代城市需水量远大于古代城市,给水系统必须有专门的规划,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要查清水资源的全面情况,从全局出发,研究在城市和工业、农业、航运、渔业等国民经济部门之间,以及上下游各城市之间有关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综合利用的问题,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同可利用的水资源相适应。
市政给水管路系统,即城市给水系统,是城市公用事业的组成部分,城市给水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给水系统由多个部分组成,先从水源取水后,经输水管渠送入水厂进行水质处理,处理过的水加压后通过配水管网送至用户。
生活小区的用水,是市政给水管路系统最为重要的使命,因为它直接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为了保障生活小区的用水,几乎所有的生活小区都会配备一套完整的给水管路系统,但是,现在的生活小区的给水管路系统由于使用的设备较多,尤其是耗能较高的水泵数量较多,而且缺少对多余能量进行收集的设备,从而导致市政给水管路系统的能量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不符合当今节能减耗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生活小区的给水管路系统,缺少对多余能量进行收集的设备,能量存在较大浪费的难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市政给水管路系统,包括引水组件和供水组件;
所述引水组件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电磁阀、第一增压泵、第一蓄能器、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第二电磁阀和蓄水罐,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与市政给水管固定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增压泵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第一进水管上,所述第一蓄能器安装在所述第一增压泵上,所述第二进水管固定连通在所述第一增压泵的输出端,所述第三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管固定连通,所述第三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蓄水罐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第三进水管上;
所述供水组件包括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三电磁阀、光敏传感器、变频供水机构、供水主管、供水支管、第二增压泵和减压阀,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管固定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变频供水机构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蓄水罐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管固定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第二出水管上,所述光敏传感器安装在泵房的顶部,所述光敏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增压泵和所述第三电磁阀信号连接,所述变频供水机构设置在所述泵房的内部,所述供水主管与所述变频供水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所述供水支管与所述供水主管固定连通,所述第二增压泵设置在所述供水主管上,所述减压阀安装在所述供水支管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水罐的内部顶壁上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第二电磁阀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德道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德道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06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