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杏快速播种培育壮苗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61822.7 | 申请日: | 202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5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武晓红;景晨娟;陈雪峰;王端;刘志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C1/04;A01G24/30;A01N43/12;A01N45/00;A01N43/16;A01N37/36;A01N37/02;A01P2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 代理人: | 杨蕾 |
地址: | 050061***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播种 培育 壮苗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杏快速播种培育壮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新鲜的种仁置于含有月光花素、赤霉素和氨基寡糖素的浸种液中浸泡后,用蒸馏水冲洗,备用;取种植地土壤、与聚糖多肽生物钾、腐熟农家肥粉、绿肥粉混合搅拌均匀后,高温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将水溶性高分子薄膜切割成宽度为6~8cm的条带后,按定植的株距,将营养土以及完成预处理的种子置于条带上,沿水平中线对折,进行三边热缩封口密封,得种子带;将种子带铺设在苗床上,覆土后,浇透水,等种子出芽15~20天后,将其放置在阳光下露天生长。本发明既能在杏果实采收当年获得种苗,又能有效提高发芽率,保证苗木质量,从而提高杏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杏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杏快速播种培育壮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杏的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是世界上公认的长寿型保健果品,深受人们喜爱。我国杏的品种占世界2/3以上,栽培面积居世界第一,几乎所有的省 (包括自治区、直辖市)都有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
杏种子与其他核果类种子一样,存在生理休眠现象,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为:种皮或胚的周围覆盖物导致的强迫型休眠;种子胚自身的休眠。从生理生化角度看,萌发是恢复种子在贮藏、休眠期间暂停的代谢活动,细胞重新活化,分解与合成系列途径的相继运转,推进胚细胞顺序性分裂与分化的过程。在培育杏种苗时,一般需要对采收的种子进行一定的低 温(2~7℃)处理,第二年春季播种,种子才能正常萌发。杏种子休眠期较长,低温层积处理 是目前解除杏种子休眠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但从育苗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 增加了播种前种子处理的繁琐过程和管理费用,增加育种工作量、限制育苗时间、减缓育种速度,但层积效果有时却不理想。因此,研究种子休眠规律,寻找打破杏种子休眠的方法, 提高其萌发出苗率,对于杏的选育、栽培、快速育苗和提高苗木质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破除杏种子的休眠及其幼苗生长效应关于植物激素种类、浓度的方面没有较系统全面的研究,研究对象也主要集中在山杏、野生杏和极早熟杏方面,对栽培杏种子萌发生理的研究却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杏快速播种培育壮苗的方法,既能在杏果实采收当年获得种苗,又能有效提高发芽率,保证苗木质量,从而提高杏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杏快速播种培育壮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种子预处理:将新鲜的种仁置于含有月光花素、赤霉素和氨基寡糖素的浸种液中浸泡10~15 min后,用蒸馏水冲洗1~2次,备用;
S2、配置营养土:取种植地土壤、占种植地土壤1/100~3/100的聚糖多肽生物钾、占种植地土壤1/50的腐熟农家肥粉、占种植地土壤1/50的绿肥粉(100目)混合搅拌均匀后,高温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
S3、制作种子带:将水溶性高分子薄膜切割成宽度为6~8cm的条带后,按定植的株距,将营养土以及完成预处理的种子置于条带上,然后沿水平中线对折后,进行三边热缩封口密封,得种子带;
S4、播种及萌发管理:将种子带铺设在苗床上,覆土1~2cm后,浇透水,使营养土及土壤含水量在60%~70%左右,保持温度在20~25℃,湿度为70%~80%,半阴条件下,等种子出芽15~20天后,将其放置在阳光下露天生长;
S5、幼苗管理:种苗移栽露地后加强肥水管理,并进行合理的病虫害防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浸种液包含:20mg/L~30mg/L的月光花素;100mg/L~150mg/L的赤霉素;10mg/L~20mg/L的氨基寡糖素。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腐熟农家肥粉为腐熟农药肥在200℃快速干燥至含水量为1%后,粉碎所得,粒径为100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高温干燥的温度为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18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消融针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幕墙墙体的拼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