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偏振比的本征偏振有机单晶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62851.5 | 申请日: | 202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39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孙洪波;冯晶;安明慧;丁然;张旭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51/56 | 分类号: | H01L51/56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世纯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振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偏振比的本征偏振有机单晶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光电器件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生长具有高度取向分子堆积的本征各向异性有机单晶晶体2,5‑双(4‑氰基联苯基‑4‑基)噻吩(BP1T‑CN),实现了偏振比高达8的偏振光致发光。该晶体的分子堆积具有高度取向性,这使得其本征偏振光致发光具有高偏振比。进一步地,为了从有机单晶OLED中实现EL的高偏振比,在OLED结构中构建了精确可控的微腔结构,通过微腔共振与本征发光峰的强耦合来放大电致发光的偏振特性,实现了高偏振比的本征偏振有机单晶电致发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偏振比的本征偏振有机单晶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偏振发光,尤其是线偏振发光,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应用于各类光电器件中,如光学信息存储、超灵敏光电探测器、防伪工艺、高偏振对比度的OLED显示器和3D显示器。对于OLED显示器来说,通常采用偏振防眩光片来减少眩光,但这会导致OLED器件功率损失高达50%。同时,非偏振OLED在立体3D显示中的应用也需要额外的线偏振片,这也会导致近50%的功率损耗。可见,使用额外的线偏振片引起的大功率损耗是OLED显示器实现高效率、长期稳定性和低功耗的主要障碍。
众多研究者们已将各类光学结构引入OLED结构以实现偏振电致发光(EL)。例如,通过集成金属电介质纳米光栅作为偏振器来选择横磁(TM)偏振光并同时反射横电(TE)偏振光,获得了一定偏振比的线偏振OLED。然而,由外部光学结构实现的偏振发光存在制造工艺复杂和光学结构参数精确控制困难的缺点。相比之下,通过在OLED中使用高度取向性的发光材料更容易获得本征偏振发光。然而,为了获得高度取向排列的薄膜,通常需要对薄膜进行摩擦、拉伸或剪切等处理方法,这极大程度地降低了薄膜的光电性能。最终,使用高度取向薄膜材料的本征偏振OLED器件性能不尽人意。
具有本征各向异性的有机单晶是实现本征高偏振OLED的最有前途的材料,而且无需任何后续工艺处理。特别地,得益于有机单晶的高荧光量子产率和高载流子迁移率,偏振OLED有望实现高效率。最近,马於光等人报道了使用高单晶质量的高度取向分子晶体实现的偏振光致发光(PL)。丁然等人已经证明了基于BP3T单晶的本征偏振OLED器件的电致发光偏振比可达5。虽然在实现有机单晶OLED的偏振发光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目前其偏振比和EL效率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众所周知,有机单晶晶体的发光偏振特性取决于晶体内部的分子排列堆积形式,这对于单晶OLED尚未得到充分讨论,因此,如何从本征偏振单晶实现和制备本征高偏振的OLED具有重大意义及挑战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偏振比的本征偏振有机单晶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使用一种噻吩/亚苯基共聚低聚物(TPCO)类有机单晶,成功制备了具有高偏振比的本征偏振OLED,并且无需任何后续处理。该晶体的分子堆积具有高度取向性,这使得其本征偏振光致发光具有高偏振比。进一步地,为了从有机单晶OLED中实现EL的高偏振比,在OLED结构中构建了精确可控的微腔结构,通过微腔共振与偏振光耦合的方式进一步放大EL偏振比。最终,有机单晶OLED获得了高偏振比。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偏振比的本征偏振有机单晶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有机单晶的生长制备;
具体步骤:首先,将噻吩/亚苯基共聚低聚物(TPCO)类晶体材料粉末置于水平式双温区管式炉的高温升华区,粉末质量为2-10mg;然后,分别设定低温区温度为240-350℃,高温区温度为280-400℃,生长时间为100-400min;最后,通入流速稳定的载气气体,气体流速为20-65mL/min;通过物理气相传输法进行生长并在石英管管壁处得到薄片状高质量单晶晶体;
(2)、疏水性衬底准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28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51-00 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或使用有机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作有源部分的固态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器件或其部件的工艺方法或设备
H01L51-05 .专门适用于整流、放大、振荡或切换且并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电容器或电阻器
H01L51-42 .专门适用于感应红外线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专门适用于将这些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或者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的控制
H01L51-50 .专门适用于光发射的,如有机发光二极管
H01L51-52 ..器件的零部件
H01L51-54 .. 材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