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合扫频和外差干涉仪的非合作目标测距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63094.3 | 申请日: | 202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7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路程;许梓艺;刘国栋;刘炳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48 | 分类号: | G01S7/48;G01S7/481;G01S7/495;G01S7/497;G01S17/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杨晓辉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外差 干涉仪 合作 目标 测距 系统 方法 | ||
1.结合扫频和外差干涉仪的非合作目标测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腔式激光器(1)、单频激光器(2)、第一辅助干涉仪(3)、第二辅助干涉仪(4)、测量干涉仪(5)、1号分束器(6)、2号分束器(7)、3号分束器(8)、4号分束器(9)、5号分束器(10)、声光调制器AOM(11)、数据采集器和处理器;
第一辅助干涉仪(3)和测量干涉仪(5)构成扫频干涉仪;
第二辅助干涉仪(4)和测量干涉仪(5)构成外差干涉仪;
外腔式激光器(1)输出的激光经1号分束器(6)分束后,生成的两路激光,其中,一路送至第一辅助干涉仪(3)进行干涉及光电转化后形成的信号送至数据采集器,作为数据采集器的采样时钟,另一路送入2号分束器(7)进行分束后形成的两路激光均送至测量干涉仪(5),且2号分束器(7)输出的一路激光作为探测光,其输出的另一路激光作为参考光;
单频激光器(2)输出的激光经3号分束器(8)分束后,生成两路激光,其中,
3号分束器(8)输出的一路激光经过4号分束器(9)分束成两路激光,且4号分束器(9)输出的一路激光送至测量干涉仪(5),4号分束器(9)输出的另一路激光送至第二辅助干涉仪(4);
3号分束器(8)输出的另一路激光经声光调制器AOM(11)调频后送至5号分束器(10),5号分束器(10)对接收的激光进行分束后形成两路激光分别送至测量干涉仪(5)和第二辅助干涉仪(4);
测量干涉仪(5),用于根据接收的4路激光对被测目标进行探测,获得携带有振动信息的距离信号,并将该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器送至处理器;
第二辅助干涉仪(4),用于对接收的两路激光进行干涉及光电转化后,生成差频信号Ia(k),并将该差频信号Ia(k)通过数据采集器送至处理器;其中,k为整数,表示采样点;
处理器,利用差频信号Ia(k)对携带有振动信息的距离信号进行振动补偿,从而获得目标真实距离Rm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扫频和外差干涉仪的非合作目标测距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辅助干涉仪(3)包括6号分束器(3-1)、1号耦合器(3-2)和1号光电探测器PD1;
6号分束器(3-1),用于对1号分束器(6)输出的一路激光进行分束后,形成的两束激光通过光纤送至1号耦合器(3-2)进行耦合后,送至1号光电探测器PD1进行光电转化,并将形成的信号送至数据采集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扫频和外差干涉仪的非合作目标测距系统,其特征在于,测量干涉仪(5)包括1号波分复用器(5-1)、2号波分复用器(5-2)、2号耦合器(5-3)、光纤循环器(5-4)、光纤尾纤FP、汇聚透镜组(5-5)和2号光电探测器PD2;
1号波分复用器(5-1),用于对2号分束器(7)输出的探测光和4号分束器(9)输出的一路激光进行耦合后,送至光纤循环器(5-4),光纤循环器(5-4)的第一输出端输出激光通过光纤尾纤FP送至汇聚透镜组(5-5)汇聚后入射至被测目标,经被测目标反射的光按原路依次经过汇聚透镜组(5-5)、光纤尾纤FP返回至光纤循环器(5-4),并通过光纤循环器(5-4)的第二输出端送至2号耦合器(5-3);
2号波分复用器(5-2),用于对2号分束器(7)输出的参考光和5号分束器(10)输出的一路激光进行耦合后送至2号耦合器(5-3);
2号耦合器(5-3)对接收的两路激光进行耦合后,送至2号光电探测器PD2进行光电转化后,生成携带有振动信息的距离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扫频和外差干涉仪的非合作目标测距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辅助干涉仪(4)包括3号耦合器(4-1)和3号光电探测器PD3;
3号耦合器(4-1),用于对接收的4号分束器(9)输出的另一路激光和5号分束器(10)输出的另一路激光耦合后,送至3号光电探测器PD3进行光电转化生成差频信号Ia(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309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碳化竹凉席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