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上下移动的调焦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63576.9 | 申请日: | 202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7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郭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金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4 | 分类号: | G02B7/04;G01M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王志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下 移动 调焦 机构 | ||
本发明属于镜头生产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了一种可上下移动的调焦机构,该机构包括有调焦组件和用于带动调焦组件上下移动的升降组件;所述调焦组件包括有调焦支架、调焦驱动组件、用于抓取镜头的抓取组件,所述调焦支架设置在升降组件上,所述调焦驱动组件和抓取组件均设置在调焦支架上,所述调焦支架上设置有调焦避让孔,所述抓取组件与调焦避让孔位置对应,且所述调焦驱动组件与抓取组件驱动连接,以驱动抓取组件进行旋转调焦。在本发明中,采用该调焦机构无需手持镜头进行调焦,可以使镜头正确对准工位,避免出现人工误差;且该调焦机构可以上下移动,实现自动抓取和放下镜头,自动化程度更高,调焦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镜头生产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了一种调焦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镜头成为大多数电子设备的重要组件。在镜头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种检测,例如黑场测试、高度检测、调焦等。
而目前的镜头焦距调节中,都是广泛采用手持镜头进行调节。这样的方法虽然也能实现调焦目的,但是人工操作的随意性较大,很难把握力度,会给调焦工作带来不可避免的人工误差,通常不能很好的将镜头对准工位,造成跑焦问题,而且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还有可能会造成产品外观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上下移动的调焦机构,采用该调焦机构无需手持镜头进行调焦,可以使镜头正确对准工位,避免出现人工误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上下移动的调焦机构,该调焦机构可以上下移动,实现自动抓取和放下镜头,自动化程度更高,调焦效率更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上下移动的调焦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有调焦组件和用于带动调焦组件上下移动的升降组件;所述调焦组件包括有调焦支架、调焦驱动组件、用于抓取镜头的抓取组件,所述调焦支架设置在升降组件上,所述调焦驱动组件和抓取组件均设置在调焦支架上,所述调焦支架上设置有调焦避让孔,所述抓取组件与调焦避让孔位置对应,且所述调焦驱动组件与抓取组件驱动连接,以驱动抓取组件进行旋转调焦。在该调焦机构中,可以通过升降组件带动着调焦支架上下移动,进而让调焦支架的抓取组件抓取待调焦的镜头,而后通过调焦驱动组件通过带动抓取组件旋转,实现对镜头的调焦。即采用该调焦机构无需手持镜头进行调焦,可以使镜头正确对准工位,避免出现人工误差;且该调焦机构可以上下移动,实现自动抓取和放下镜头,自动化程度更高,调焦效率更高。调焦的原理为现有技术。其中镜头是通过调焦避让孔获取到用于调焦的图像的。上述的工位即为具有用于调焦的图像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抓取组件包括有旋转件和用于抓取镜头的抓取件,所述旋转件可旋转式活动套接在调焦避让孔内,所述调焦驱动组件与旋转件上端驱动连接,所述抓取件固定设置在旋转件下端,所述抓取件上设置有用于抓取镜头的抓取位,所述旋转件至抓取位由上至下形成有用于调焦的调焦通道。调焦驱动组件驱动着旋转件旋转,进而旋转件带动着抓取件进行旋转,以进行调焦。镜头是通过调焦通道获取用于调焦的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件和抓取件之间设置有具有缓冲功能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上端与旋转件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组件下端与抓取件固定连接。缓冲组件的设置,在抓取组件下降时,当抓取件触碰到平台或者其他结构的时候,能够使抓取件具有一定的缓冲,避免抓取件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有上缓冲件、下缓冲件和采用弹簧进行缓冲的弹簧缓冲件,所述上缓冲件上侧与旋转件固定,下缓冲件一侧与抓取件固定,所述弹簧缓冲件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缓冲件下侧和下缓冲件上侧连接。弹簧缓冲件的设置为现有技术,如采用导向杆和弹簧组成,导向杆用于给弹簧导向,弹簧用于进行缓冲;其中导向杆两端分别与上缓冲件和下缓冲件活动连接,弹簧套接在导向杆上,且弹簧两端分别抵持在上缓冲件和下缓冲件上,上缓冲件和下缓冲件可以在导向杆上相对上下活动,进而压缩弹簧,起到缓冲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金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新金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35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体硅柔性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储罐底座复合防腐材料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