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机调速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64526.2 | 申请日: | 202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4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乔晓军;姚世元;李玉风;刘智;湛文强;王志彬;王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农芯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7/00 | 分类号: | F04D27/00;G01R19/17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吕伟盼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机 调速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机调速方法及系统,包括:接收第三信号;根据所述第三信号的电平状态的分布,控制风机的转速;所述第三信号是根据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幅值比较结果确定的。本发明提供的风机调速方法及系统,根据第三信号控制风机运行过程中驱动和断电的时间,进而实现对强电电路中风机的调速,有良好的起动特性,而且体积小、安全性高,电能损耗大大减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机调速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风机应用设备的广泛应用,对风机进行调速必不可少。
现有用于交流风机的调速电路直接串接在交流回路中,需要体积大的直流接触器和耗电大的电位器,且电位器直接接在地热系统。
因此,现有的调速电路能耗大、不安全,且存在风机启动性能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调速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机调速方法,包括:接收第三信号;根据所述第三信号的电平状态的分布,控制风机的转速;所述第三信号是根据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幅值比较结果确定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机调速方法,根据所述第三信号的电平状态的分布,控制风机的转速,包括:确定在任一时刻所述第三信号的电平状态;在所述第三信号的电平状态为高电平的情况下,接通第一电源与所述风机之间的连接,以驱动所述风机运行;在所述第三信号的电平状态为低电平,且所述第一电源的电压信号过零点的情况下,截断所述第一电源与所述风机之间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机调速方法,所述第一信号是第一电路根据所述第一电源的电压信号获取的;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包括:过零检测电路和锯齿波形成电路;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收由所述第一电源发送的电压信号;所述锯齿波形成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收由所述过零检测电路输出的直流信号;所述锯齿波形成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为锯齿波信号。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机调速方法,所述过零检测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1、全桥电路D1、光电耦合器OP1和上拉电阻R3;所述全桥电路D1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P1的1号引脚;所述全桥电路D1的2号引脚构成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所述全桥电路D1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P1的2号引脚;所述全桥电路D1的4号引脚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1的一端;所述限流电阻R1的另一端构成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另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的正极;所述光电耦合器OP1的4号引脚连接所述上拉电阻R3的一端,构成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上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源的正极;所述光电耦合器OP1的3号引脚接地处理。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机调速方法,所述锯齿波形成电路包括:电压比较器U1A、电阻R2、电阻R11和电阻R4,三极管Q3,电阻R9,电容C2;所述电压比较器U1A的2号引脚为反向端,构成所述锯齿波形成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压比较器U1A的3号引脚为正向端,同时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一端以及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同时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2号引脚和所述电压比较器U1A的1号引脚;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压比较器U1A的8号引脚,同时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的正极;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所述电压比较器U1A的4号引脚、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3的1号引脚均接地处理;所述三极管Q3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3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构成所述锯齿波形成电路的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农芯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农芯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45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