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0kV环网柜防凝露自启动通风装置及防凝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64772.8 | 申请日: | 2021-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9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徐樊浩;秦沐;王军;顾仁政;杨志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H02B1/30;H02B1/32;H02B13/00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牟晓丹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0 kv 环网柜防凝露 启动 通风 装置 防凝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10kV环网柜防凝露自启动通风装置,属于环网柜防凝露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安装于环网柜内的四个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四个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分布于环网柜四周,位于环网柜底部的基础内安装有四个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四个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分布于基础四周,环网柜内壁四周安装有四个加热板,环网柜内还安装有自动控制器,自动控制器与远程终端通讯连接,基础上方安装有通风装置,通风装置包括排风管道,排风管道与风机相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安全系数高,防凝露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10kV环网柜防凝露自启动通风装置,属于环网柜防凝露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10kV环网柜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地下水反潮、通风不畅以及底板封堵不严等影响,柜内凝露现象严重。高湿度不仅会加速绝缘材料老化,而且容易造成绝缘闪络,还会加快机械零件的腐蚀,影响机构的可靠性,凝露还会引起环网柜内二次设备的短路,造成信号误报或者开关误动作,影响供电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以下几种10kV环网柜防凝露技术:
1、对土建工程进行防水处理。环网柜的装设周围会有一定的土建工程,如环网柜底座、电缆沟等,在土建工程表面涂防水层,减少环网柜内水蒸气的来源,降低环网柜内空气湿度。
2、对环网柜底板进行密封处理。在底板做密封处理,可以阻断来自电缆沟水蒸气的流通,降低环网柜内空气湿度。
但无论对土建工程进行防水处理或者是对环网柜底板进行密封处理,只能阻断部分水蒸气的来源,不能彻底解决凝露问题。
3、加强设备巡视,技术人员可以尽早掌握环网柜的凝露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加强对电缆线路的巡视检查,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不能实时地发现智能环网柜的凝露问题,即使发现存在凝露问题,也只能被动的进行处理,而此时凝露已经对设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4、加装加热烘潮装置、空气冷凝装置、通风装置。这三种方式都能够起到防凝露的作用,但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够完全有效地防止环网柜凝露现象的发生。加热器烘潮方式是通过在环网柜电缆仓、仪表室内加装加热器,加热器工作发热达到防止凝露的目,但是其发热辐射范围有限,不能避免热量无法辐射区域内的凝露现象,且长期固定在一个地方加热,会加速一、二次电缆绝缘老化,如果加热器功率、温度选择不当,甚至会引发电缆火灾,造成设备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空气冷凝装置方式有效的解决了加热器烘潮装置长期运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在密闭性好且狭小空间内有较好的防凝露的作用,但户外环网柜本体空间较大且不能密闭,在冬季连续阴雨气候下时,柜内仍然会出现凝露情况。通风装置大多安装在环网柜内或电缆井盖上,通过测量柜内温湿度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开启通风装置,从而达到防凝露的目的,但这种方法只考虑了环网柜内的环境情况,忽视了环网柜基础内部环境情况的影响。
总体而言,现有防凝露技术存在有安全隐患、环网柜凝露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10kV环网柜防凝露自启动通风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安全系数高,防凝露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10kV环网柜防凝露自启动通风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安装于环网柜内的四个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四个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分布于环网柜四周,位于环网柜底部的基础内安装有四个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四个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分布于基础四周,环网柜内壁四周安装有四个加热板,环网柜内还安装有自动控制器,自动控制器与远程终端通讯连接,基础上方安装有通风装置,通风装置包括排风管道,排风管道与风机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环网柜与基础之间设有电缆通过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47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