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零能耗建筑系统电-氢-热双层能量优化调控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065956.6 申请日: 2021-09-13
公开(公告)号: CN113762634A 公开(公告)日: 2021-12-07
发明(设计)人: 孔令国;王士博;蔡国伟;刘闯 申请(专利权)人: 东北电力大学
主分类号: G06Q10/04 分类号: G06Q10/04;G06Q50/06
代理公司: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06 代理人: 石星星;李晓莉
地址: 132012 吉***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能耗 建筑 系统 双层 能量 优化 调控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零能耗建筑系统电-氢-热双层能量优化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且以下步骤顺次进行:

步骤S1、零能耗建筑系统状态空间模型;

步骤S2、构造经济优化目标函数及约束;

步骤S3、提出状态控制功率偏差修正策略;

步骤S4、提出双层能量优化调控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能耗建筑系统电-氢-热双层能量优化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零能耗建筑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系统控制变量矩阵、状态变量矩阵、输出变量矩阵、扰动变量矩阵为:

其中:x为状态变量,u为控制变量,y为输出变量,w为扰动变量,Wh为建筑热负荷扰动,Eh为储热罐储热量,WH2为氢负荷扰动,Pel为电解槽功率,Pbat为蓄电池功率,Pfc为燃料电池功率,LOH为氢水平,SOC为荷电状态;

零能耗建筑系统线性离散系统状态空间标准表达为:

其中:A为系统矩阵,B为控制矩阵,Mw为扰动矩阵,C为输出矩阵,x为状态变量,u为控制变量,y为输出变量,w为扰动变量,k为当前时刻,k+1为下一时刻;

零能耗建筑系统中系统矩阵、控制矩阵、输出矩阵、扰动矩阵为:

其中:α1、α2、α3、α4、α5为常数,A为系统矩阵,B为控制矩阵,Mw为扰动矩阵,C为输出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能耗建筑系统电-氢-热双层能量优化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构造经济优化目标函数及约束具体步骤如下:

零能耗建筑系统的预测净功率值为:

Pnet=Pwt+Ppv-Pload-Pev-Pgrid (4)

其中:Pwt为风机预测功率值,Ppv为光伏预测功率值,Pload为建筑用电负荷预测值,Pev为电动汽车充电功率,Pgrid为峰时并网协议功率,Pnet为预测净功率值;

零能耗建筑系统净功率修正量为:

ΔPnet=ΔPwt+ΔPpv-ΔPload (5)

其中:ΔPwt为风机功率修正量,ΔPpv为光伏功率修正量,ΔPload为建筑用电负荷修正量,ΔPnet为净功率修正量;

零能耗建筑系统功率平衡方程表示为:

Pel+Pfc+Pbat=Pnet+ΔPnet (6)

其中:Pel为电解槽功率,Pbat为蓄电池功率,Pfc为燃料电池功率,Pnet为预测净功率值,ΔPnet为净功率修正量;

总经济优化目标函数由各控制设备经济目标函数之和构成,表示为:

minJtotal=Jel+Jfc+Jbat (7)

其中:Jtotal为总经济优化目标函数,Jbat为蓄电池经济目标函数,Jel为电解槽经济目标函数,Jfc为燃料电池经济目标函数,min为最小值;

电解槽经济目标函数表示为:

其中:Jel为电解槽经济目标函数,Pel,up为电解槽经济优化功率,Cel为电解槽投资成本,Cel,om为电解槽运维成本,Lel为电解槽运行寿命,Cel,on为电解槽启动成本,Cel,off为电解槽停机成本,δel为电解槽运行变量(0-1变量),δel,on为电解槽启动变量(0-1变量),δel,off为电解槽停机变量(0-1变量),Zel为引入电解槽辅助变量,T1为经济优化采样时间,k为当前时刻;

引入电解槽辅助变量与启停定义为:

其中:δel为电解槽运行变量(0-1变量),δel,on为电解槽启动变量(0-1变量),δel,off为电解槽停机变量(0-1变量),Zel为引入电解槽辅助变量,Pel,up为电解槽经济优化功率,k为当前时刻,k-1为上一时刻;

线性化后电解槽功率约束表示为:

其中:为电解槽经济优化最小运行功率,为电解槽经济优化最大运行功率,Pel,up为电解槽经济优化功率,δel为电解槽运行变量(0-1变量),Zel为引入电解槽辅助变量,k为当前时刻;

电解槽经济优化运行功率上下限值为:

其中:为电解槽经济优化最小运行功率,为电解槽经济优化最大运行功率,Pel,N为电解槽额定运行功率,LOHmax为氢水平最大值,LOH为氢水平,Pel,up为电解槽经济优化功率,k为当前时刻,α1为常数,min为最小值;

电解槽启停约束为:

其中:δel为电解槽运行变量(0-1变量),δel,on为电解槽启动变量(0-1变量),δel,off为电解槽停机变量(0-1变量),k为当前时刻,k-1为上一时刻;

燃料电池经济目标函数表示为:

其中:Jfc为燃料电池经济目标函数,Pfc,up为燃料电池经济优化功率,Cfc为燃料电池投资成本,Cfc,om为燃料电池运维成本,Lfc为燃料电池运行寿命,Cfc,on为燃料电池启动成本,Cfc,off为燃料电池停机成本,δfc为燃料电池运行变量(0-1变量),δfc,on为燃料电池启动变量(0-1变量),δfc,off为燃料电池停机变量(0-1变量),Zfc为引入燃料电池辅助变量,T1为经济优化采样时间,k为当前时刻;

引入燃料电池辅助变量与启停定义为:

其中:δfc为燃料电池运行变量(0-1变量),δfc,on为燃料电池启动变量(0-1变量),δfc,off为燃料电池停机变量(0-1变量),Zfc为引入燃料电池辅助变量,Pfc,up为燃料电池经济优化功率,k为当前时刻,k-1为上一时刻;

线性化后燃料电池功率约束表示为:

其中:为燃料电池经济优化最小运行功率,为燃料电池经济优化最大运行功率,Pfc,up为燃料电池经济优化功率,δfc为燃料电池运行变量(0-1变量),Zfc为引入燃料电池辅助变量,k为当前时刻;

燃料电池经济优化运行功率上下限值为:

其中:为燃料电池最小运行功率,为燃料电池最大运行功率,Pfc,N为燃料电池额定运行功率,LOHmin为氢水平最小值,LOH为氢水平,k为当前时刻,α2为常数,min为最小值;

燃料电池启停约束为:

其中:δfc为燃料电池运行变量(0-1变量),δfc,on为燃料电池启动变量(0-1变量),δfc,off为燃料电池停机变量(0-1变量),k为当前时刻,k-1为上一时刻;

蓄电池任意k时刻经济优化功率可表示为:

Pbat,up(k)=Pbat,ch,up(k)-Pbat,dis,up(k) (18)

其中:Pbat,up为蓄电池经济优化功率,Pbat,ch,up为蓄电池经济优化充电功率,Pbat,dis,up为蓄电池经济优化放电功率,k为当前时刻;

蓄电池经济目标函数表示为:

其中:Jbat为蓄电池经济目标函数,Cbat为蓄电池投资成本,Hbat为蓄电池最大循环充放次数,δbat,ch和δbat,dis分别为蓄电池充放电运行状态变量(0-1变量),Zbat,ch和Zbat,dis为引入蓄电池充放电辅助变量,Ebat为蓄电池额定容量,Pbat,ch,up为蓄电池经济优化充电功率,Pbat,dis,up为蓄电池经济优化放电功率,T1为经济优化采样时间,k为当前时刻;

引入蓄电池辅助变量定义为:

其中:δbat,ch和δbat,dis分别为蓄电池充放电运行状态变量(0-1变量),Zbat,ch和Zbat,dis分别为引入蓄电池充放电辅助变量,Pbat,ch,up为蓄电池经济优化充电功率,Pbat,dis,up为蓄电池经济优化放电功率,k为当前时刻;

蓄电池充放电功率约束表示为:

其中:δbat,ch和δbat,dis分别为蓄电池充放电运行状态变量(0-1变量),为蓄电池最大充电功率,为蓄电池最大放电功率,Zbat,ch和Zbat,dis分别为引入蓄电池充放电辅助变量,为蓄电池最小充电功率,为蓄电池最小放电功率,Pbat,ch,up为蓄电池经济优化充电功率,Pbat,dis,up为蓄电池经济优化放电功率,k为当前时刻;

其中:为蓄电池最大充电功率,为蓄电池最大放电功率,为蓄电池最小充电功率,为蓄电池最小放电功率Pbat,ch,N为蓄电池额定充电功率,Pbat,dis,N为蓄电池额定放电功率,SOCmin为荷电状态最小值,SOCmax为荷电状态最大值,SOC为荷电状态,k为当前时刻,α3为常数,min为最小值;

蓄电池不同时充放电约束为:

δbat,dis(k)+δbat,ch(k)≤1 (23)

其中:δbat,ch和δbat,dis分别为蓄电池充放电运行状态变量(0-1变量),k为当前时刻;

经济优化功率平衡等式约束

Pel,up(k)+Pfc,up(k)+Pbat,up(k)=Pnet(k) (24)

其中:Pel,up为电解槽经济优化功率,Pfc,up为燃料电池经济优化功率,Pbat,up为蓄电池经济优化功率,Pnet为预测净功率值,k为当前时刻;

电解槽与燃料电池不同时工作约束为:

δel(k)+δfc(k)≤1 (25)

其中:δel为电解槽运行变量(0-1变量),δfc为燃料电池运行变量(0-1变量),k为当前时刻;

储热约束

0≤Eh(k)≤Eh,max (26)

其中:Eh,max为储热罐储热最大值,Eh为储热罐储热量,k为当前时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电力大学,未经东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595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