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难生物降解的高氨氮废水的综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67554.X | 申请日: | 202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3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爽;李金凤;陈凯华;杨平;赵嫱;陶晶;徐旭;徐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博汇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李爱民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降解 高氨氮 废水 综合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难生物降解的高氨氮废水的综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本申请的难生物降解的高氨氮废水的综合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兼氧反应器、芬顿氧化反应器、AO型生化反应器;兼氧反应器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二兼氧反应区、兼氧泥水分离区,第一兼氧反应区设置有搅拌装置和曝气装置,第二兼氧反应区设置有曝气装置;芬顿氧化反应器包括氧化反应区、芬顿氧化泥水分离区;AO型生化反应器包括依次相连的缺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AO泥水分离区,缺氧反应区设置搅拌装置,好氧反应区设置曝气装置。本申请的难生物降解的高氨氮废水的综合处理系统能够在较少的碳源和碱度补充的条件下即可使出水的氨氮含量充分降低。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难生物降解的高氨氮废水的综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社会生活中都会产生一些对环境有危害的污染物,废水就是常见的一种。其中,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水具有高污染、难降解、成分复杂、性质多变等特点,处理起来难度较大。
针对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方法有物化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常用的物化法是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手段将难降解有机物分解或分离,如混凝沉淀、吸附、萃取和膜分离技术等。化学法主要以化学氧化法为主,常见有电催化氧化、臭氧氧化、类芬顿氧化等。生物法主要是运用微生物的方法使微生物从废水中获取养分,同时降解和利用有害物质。
物化法对成分复杂、浓度较高的废水适应性较差,操作相对较为复杂。化学法的氧化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且生产成本较贵。对于高污染难降解的废水来说,生物法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很多时候都采用多种方法联用的方式。
将多种方法联用时,通常会在预处理后,依次进行生化处理和芬顿氧化处理,在生化处理时一般会进行缺氧处理、好氧处理,然后进行泥水分离,然后在硫酸亚铁、过氧化氢的作用下将有机物充分降解,再进行泥水分离,得到氨氮含量较低的处理后废水。
针对上述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仅采用生化处理和芬顿氧化处理,最终处理后的废水的氨氮含量仍然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充分降低废水中的氨氮含量,本申请提供一种难生物降解的高氨氮废水的综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难生物降解的高氨氮废水的综合处理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难生物降解的高氨氮废水的综合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兼氧反应器、芬顿氧化反应器、AO型生化反应器;兼氧反应器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兼氧反应区、第二兼氧反应区、兼氧泥水分离区,第一兼氧反应区设置有废水入口;第一兼氧反应区设置有搅拌装置和曝气装置,第二兼氧反应区设置有曝气装置;
芬顿氧化反应器包括氧化反应区、芬顿氧化泥水分离区;
AO型生化反应器包括依次相连的缺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AO泥水分离区,缺氧反应区的入水口与芬顿氧化反应器的芬顿氧化泥水分离区的出水口相连,缺氧反应区设置有搅拌装置,好氧反应区设置有曝气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处理系统将兼氧反应器、芬顿氧化反应器、AO型生化反应器依次相连,在兼氧反应器中使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再转化为氮气。在第一兼氧反应区,可以控制硝化反应速率和反硝化反应速率达到基本一致,同步完成氨氮到硝态氮再到氮气的过程,第二兼氧反应区主要发生硝化反应。废水进入芬顿氧化反应器中进行芬顿氧化反应,不仅可以将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氮转化为小分子有机氮或氨氮,还可以在高氧化还原电位条件下,转化为硝态氮,同时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AO型生化反应器中的生化反应提供基础。废水在AO型生化反应器中,发生反硝化反应和硝化反应,最大程度地去除废水中的氮,保证最终出水中的氨氮和COD达到排放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博汇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博汇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75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雷达系统与光电成像系统的标校方法
- 下一篇:花生摘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