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68916.7 | 申请日: | 202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5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斯科;龚薇;徐晓滨;朱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455 | 分类号: | A61B5/1455;A61B5/16;A61B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光谱 成像 系统 及其 应用 | ||
1.一种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探头(1)和固定探头的安装座(2);
探头(1)包括探头盖(1-1)、压线端子(1-2)、螺纹筒(1-3)、伸缩弹簧(1-4)、卡环(1-5)、硅胶垫(1-6);探头盖(1)置于螺纹筒(1-3)顶部,与螺纹筒(1-3)顶端通过螺纹连接;螺纹筒(1-3)底部设置有内凸缘,卡环(1-5)外侧面中间设置有外凸缘,通过螺纹筒(1-3)的内凸缘抵住卡环(1-5)的外凸缘使卡环(1-5)置于螺纹筒(1-3)内;螺纹筒(1-3)外侧开设有多圈环形槽,多圈环形槽沿螺纹筒(1-3)竖直方向等间隔开设;探头盖(1-1)和卡环(1-5)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1-4),卡环的外凸缘抵住伸缩弹簧(1-4)底部;伸缩弹簧(1-4)顶端抵住设置于螺纹筒(1-3)顶部的压线端子(1-2);双波长LED或光电二极管(PD)由上至下插入卡环(1-5)内,卡环(1-5)底部安装有硅胶垫(1-6),硅胶垫(1-6)包裹住从卡环(1-5)底部伸出的双波长LED或PD;
安装座(2)整体呈环状结构,安装座(2)套设于探头(1)外侧面;安装座(2)主要由上盖(2-1)、插芯(2-2)和底座(2-3)由上至下依次组成;底座(2-3)上端部设有凸缘,上盖(2-1)底部设置有凸块,凸块通过向上抵住凸缘使底座(2-3)与上盖(2-1)抵接;上盖(2-1)和底座(2-3)之间设置有插芯(2-2),插芯(2-2)一侧的内侧面设置有凸起,通过将插芯(2-2)的凸起嵌入螺纹筒(1-3)环形槽内以固定探头(1),插芯(2-2)另一侧的内侧面通过弹簧与上盖(2-1)侧面抵接,插芯(2-2)上下表面与上盖(2-1)通过间隙配合;
底座(2-3)底部的外侧面设置有凸缘,底座(2-3)底部的内侧面沿周向等间隔设置有朝同一方向弯曲的拨片,拨片采用弹性软胶材质;拨片一端卡装于底座(2-3)侧面,另一端均朝向底座(2-3)中心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探头(1)包括双波长LED探头和PD探头,双波长LED探头在卡环(1-5)内插入双波长LED,PD探头在卡环(1-5)内插入P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卡环(1-5)内侧面形状适配于双波长LED或PD;PD探头的卡环(1-5)设置有与PD凸起对应的通道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双波长LED探头和PD探头:将探头盖(1-1)打开,将双波长LED或PD由上至下插入卡环内,双波长LED或PD尾部连接的导线从弹簧(1-4)中间穿出后,再经压线端子(1-2)侧方空间向上绕至压线端子(1-2)上方空间,最后从螺纹筒(1-3)侧面开设的出线口穿出后与采集和控制电路相连;
2)在被试者脑部探测区域戴上探头帽(3),在探头帽(3)上的LED孔位和PD孔位分别插入固定LED探头的安装座(2)和固定PD探头的安装座(2),使安装座(2)的底座(2-3)接触头部;
3)按压安装座(2)的插芯(2-2),与插芯(2-2)连接的弹簧被压缩,插芯(2-2)朝按压的方向移动,嵌入螺纹筒(3)环形槽的凸起离开环形槽;然后向下移动探头直至探头接触头部,松开插芯(2-2),插芯(2-2)凸起嵌入环形槽内使探头固定在安装座中;
4)探头检测到被试者的背向散射光的光吸收谱差异信息,并通过信号采集与控制电路传输至计算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向下移动探头(1)时,探头(1)的插入使安装座(2)底座的拨片由中心朝内侧面拨开,带动探测处的头发被拨开,使LED与PD直接接触头部皮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卡环(1-5)的硅胶垫(1-6)受到被试者头部向上抵压时,卡环(1-5)向上压缩伸缩弹簧(1-4),卡环(1-5)整体向螺纹筒内回缩,减少探头对被试者头部的压力,避免损伤皮肤,提高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891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