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向、垂直极化、电小滤波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70113.5 | 申请日: | 202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5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唐明春;郭飘;李大疆;胡坤志;李梅;理查德·齐奥尔科夫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9/04 | 分类号: | H01Q9/04;H01Q5/10;H01Q5/50;H01Q1/48;H01Q1/52;H01P1/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嘉允启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3 | 代理人: | 胡柯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向 垂直 极化 滤波 天线 | ||
1.一种全向、垂直极化、电小滤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上层介质基板(1)、下层介质基板(2)、顶帽加载的单极子(3)、短路柱(4)、馈线部分(5)、同轴电缆(6)和金属地板(7);
所述上层介质基板(1)与下层介质基板(2)平行,且所述上层介质基板(1)位于下层介质基板(2)的上方;
所述顶帽加载的单极子(3)包括圆形贴片(8)和驱动柱(9);
所述圆形贴片(8)设置在上层介质基板(1)上表面,所述驱动柱(9)垂直设置在上层介质基板(1)与下层介质基板(2)之间,所述驱动柱(9)连接圆形贴片(8)与馈线部分(5);
所述短路柱(4)垂直设置在上层介质基板(1)与下层介质基板(2)之间,所述短路柱(4)连接圆形贴片(8)和金属地板(7);
所述馈线部分(5)设置于下层介质基板(2)的上表面;
所述同轴电缆(6)的内导体连接馈线部分(5)和驱动柱(9),所述同轴电缆(6)的外导体连接金属地板(7),所述金属地板(7)设置在下层介质基板(2)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向、垂直极化、电小滤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介质基板(1)和下层介质基板(2)的材料均是Rogers RO4003,所述上层介质基板(1)和下层介质基板(2)的介电常数均为3.55,所述上层介质基板(1)和下层介质基板(2)损耗角正切均为0.0027,所述上层介质基板(1)和下层介质基板(2)的厚度分别为H1和H2,所述H1=H2=0.813mm,所述上层介质基板(1)的半径为15mm,所述下层介质基板(2)的半径为21mm;
所述上层介质基板(1)的轴线与下层介质基板(2)的轴线相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向、垂直极化、电小滤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贴片(8)的轴线与上层介质基板(1)的轴线相重合;
所述圆形贴片(8)的半径R1=15mm,所述驱动柱(9)的直径D1=4mm,所述驱动柱(9)的轴线与圆形贴片(8)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3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向、垂直极化、电小滤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柱(4)的直径D2=4mm,所述短路柱(4)位于驱动柱(9)远离上层介质基板(1)的轴线一侧,所述短路柱(4)的轴线、上层介质基板(1)的轴线和驱动柱(9)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
所述短路柱(4)的轴线与上层介质基板(1)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9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向、垂直极化、电小滤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6)的内导体半径为0.45mm,所述同轴电缆(6)的长度为6mm,所述同轴电缆(6)的外导体内径为1.5mm,所述同轴电缆(6)的外导体外径为1.7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向、垂直极化、电小滤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地板(7)的半径为165mm,所述金属地板(7)的厚度为1mm,所述金属地板(7)与上层介质基板(1)之间的距离为H,所述H=11.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向、垂直极化、电小滤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部分(5)包括有第一支节模块和第二支节模块,所述第一支节模块和第二支节模块均设置在下层介质基板(2)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支节模块包括有弧形支节Ⅰ(22)、第一矩形支节Ⅰ(23)和第二矩形支节Ⅰ(24);
所述弧形支节Ⅰ(22)连接在第一矩形支节Ⅰ(23)一端,所述第一矩形支节Ⅰ(23)与同轴电缆(6)的内导体连接,所述第一矩形支节Ⅰ(23)远离馈电点的一侧平行的设置有第二矩形支节Ⅰ(24);
所述第一矩形支节Ⅰ(23)的宽度WS1=1.5mm,所述第一矩形支节Ⅰ(23)的长度LS1=11mm,所述第一矩形支节Ⅰ(23)远离弧形支节Ⅰ(22)的一端与馈电点的距离S4=4.5mm,所述弧形支节Ⅰ(22)的宽度W3=2mm,所述弧形支节Ⅰ(22)的弧形原点与馈电点相重合,所述弧形支节Ⅰ(22)的弧形弯曲角度θ1=32°,所述第二矩形支节Ⅰ(24)的长度L1=2mm,所述第二矩形支节Ⅰ(24)的宽度W1=2.5mm,所述第二矩形支节Ⅰ(24)远离弧形支节Ⅰ(22)的底边与馈电点的距离S5=2mm;
所述第二支节模块包括有矩形支节II(25)、弧形支节II(26)和矩形槽(27);
所述矩形支节II(25)与第一矩形支节Ⅰ(23)相平行,所述矩形支节II(25)也与同轴电缆(6)的内导体连接,所述矩形支节II(25)一端设置有弧形支节II(26),所述弧形支节II(26)位于矩形支节II(25)远离弧形支节Ⅰ(22)一侧;
所述第一矩形支节Ⅰ(23)与矩形支节II(25)之间的间隙空气间隙g=0.2mm,所述矩形支节II(25)的长度LS2=15.5mm,所述矩形支节II(25)的宽度WS2=1.5mm,所述弧形支节II(26)远离弧形支节II(26)一端与馈电点的距离S3=12mm,所述弧形支节II(26)的宽度W4=2.5mm,所述弧形支节II(26)的弧形原点与馈电点相重合,所述弧形支节II(26)的弧形弯曲角度θ2=30°;
所述矩形槽(27)开设在矩形支节II(25)上馈电点与弧形支节II(26)之间,所述矩形槽(27)位于弧形支节II(26)靠近馈电点的一侧,所述矩形槽(27)的长度L2=11mm,所述矩形槽(27)的宽度W2=0.5mm,所述矩形槽(27)与馈电点的最小垂直距离S8=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011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山机械吊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主栅背接触异质结太阳电池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