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70625.1 | 申请日: | 202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52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黄炽南;黄北海;蔡世勇;黎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华胜伟业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43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泳祥 |
地址: | 528216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模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模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吹气机构与拔出机构;所述吹气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中还设有通气管路;所述基座上设有进气口,所述拔出机构包括滑座、支架与插杆,所述滑座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滑座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支架包括底板、立柱与顶板,所述立柱位于所述底板与顶板的一侧,所述插杆穿过所述底板与顶板的另外一侧。本发明的脱模装置,在对模芯进行脱模的时候,利用吹气机构的贴紧面贴紧成形后的产品,然后往产品与模芯之间吹入空气,利用空气使得产品与模芯之间产生分离,避免产品与模芯还黏连在一起;接着拔出机构动作,将产品与模芯实现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是产品的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使强电电缆与电气设备相接,如与一台变压器或一台配电装置相接,通常包括一个T形的电缆接头,该电缆接头在结构上采用多层结构:在电缆头内层为半导体屏蔽层,为了均衡内部电场,中间一层为绝缘层,选用进口高质绝缘材料作,确保绝缘强度。电缆头外层为半导体屏蔽层,确保外屏蔽层接地保持零电位。应力控制体下端内层与电缆的半导体层紧密接触;而外半导体屏蔽层与电缆头外半导体屏蔽层紧密接触并通过可触摸型电缆接头上的接地孔接地,这样不仅解决了电缆终端的外屏蔽层切断处的电场集中问题,而且,使电缆头的外屏蔽层(由于接地)保持零电位,确保维护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对于不同的电缆横截面,要求不同的相应尺寸的预制绝缘体,这样就必须使绝缘套管保持足够厚度的不同尺寸的绝缘材料。现有的T形电缆接头一般采用注塑成型。参见图1,由于T形电缆接头的一头包括有斜面,在脱模的时候,由于模芯也是一个斜面,从而导致脱模的时候不好脱。而且由于T形电缆接头的体积较大,现有技术中,基本都是采用人手将注塑后的产品从模芯上强硬拔出来,不仅费事费力,而且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脱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脱模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吹气机构与拔出机构;所述吹气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基座上设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前端设有贴紧面,所述套管中还设有通气管路;所述基座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通气管路连通;所述基座包括前端面,所述基座中设有安装孔,所述套管包括基体、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位于所述基体的中部的外侧,所述基体包括后部与前部,所述安装环位于所述前部与后部之间,所述后部插入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安装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基座的前端面上;所述拔出机构包括滑座、支架与插杆,所述滑座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滑座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支架包括底板、立柱与顶板,所述立柱位于所述底板与顶板的一侧,所述插杆穿过所述底板与顶板的另外一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脱模装置,在对模芯进行脱模的时候,利用吹气机构的贴紧面贴紧成形后的产品,然后往产品与模芯之间吹入空气,利用空气使得产品与模芯之间产生分离,避免产品与模芯还黏连在一起;接着拔出机构动作,将产品与模芯实现分离。在此脱模的过程中,几乎都是机器在动作,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脱模的效率更高。同时,外部的气源通过管道与基座的进气口连通,从而使得脱模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在使用的时候,模芯穿过套管以及基座,因此,利用基座中的安装孔,首先将套管固定在基座上,然后再将模芯穿过套管,从而使得脱模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而且在通气的时候,气体经过套管与模芯之间的间隙进入到产品与模芯之间;当需要将产品与模芯分离的时候,通过将插杆插入到产品中,然后滑座相对滑动,通过滑座带动支架以及插杆移动,从而使得产品能顺利从模芯中拔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包括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利用驱动构件带动套管靠近或远离产品,从而使得使用更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华胜伟业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华胜伟业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06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