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目标协同控制的热轧极薄板带工作辊辊形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71046.9 | 申请日: | 202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7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何安瑞;周冠禹;刘超;李辉;齐志;林佳巍;吴冠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B37/30 | 分类号: | B21B37/30;B21B27/02;G06F30/17;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邓琳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目标 协同 控制 热轧 薄板 工作 辊辊形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目标协同控制的热轧极薄板带工作辊辊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分段曲线组合形式实现工作辊不同区域板形目标的协同控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工作辊辊形控制目标,划分17段辊形曲线,在沿辊身长度方向的归一化坐标系下定义x1至x18共18个关键点,所述18个关键点对应y1至y18共18个关键点纵坐标值;区间(x1,x2)以及(x17,x18)为防止辊端压靠辊形段,对应曲线1和曲线17;区间(x2,x3)以及(x16,x17)为过渡辊形段,对应曲线2和曲线16;区间(x3,x4)以及(x15,x16)为稳定薄带对中辊形段,对应曲线3和曲线15;区间(x4,x5)、(x9,x10)以及(x14,x15)为适应轧辊热辊形和来料断面轮廓基础辊形段,对应曲线4、曲线9以及曲线14;区间(x5,x6)、(x6,x7)、(x7,x8)、(x8,x9)、(x10,x11)、(x11,x12)、(x12,x13)以及(x13,x14)为消除特定位置局部浪形辊形段,对应曲线5、曲线6、曲线7、曲线8、曲线10、曲线11、曲线12以及曲线13;
S2、工作辊沿辊身长度方向的归一化坐标按下式计算:
xi=2*li/L
其中,xi为归一化坐标系下关键点i的坐标值,li为关键点i到以轧辊中点为原点的距离,轧辊中点左侧距离为负值,L为轧辊长度值;
S3、根据不同区域的辊形控制目标,工作辊辊形曲线由下式组合表示:
其中,a1至a17、b1至b16以及c1至c16为各多项式系数,通过以下方程表示各段多项式所满足的条件:
A1、基础辊形区域
曲线4、曲线9以及曲线14
a4=a9=a14
b4=b9=b14
其中,曲线4、曲线9以及曲线14的系数相同,C2、C4为以来料宽度中心点为原点的归一化坐标系下来料断面的四次凸度和二次凸度,Chot为以工作辊中心点为原点,在来料宽度范围内的归一化坐标系下通过四次曲线拟合热凸度的系数,L为轧辊长度,W为来料宽度;
A2、稳定薄带对中区域
曲线3
其中,y3、y4为关键点3和关键点4的纵坐标值,y'3为关键点3在曲线3上的一阶导数值,取值0;
曲线15
其中,y15、y16为关键点15和关键点16的纵坐标值,y'16为关键点16在曲线15上的一阶导数值,取值0;
A3、控制局部浪形区域
曲线5
其中,y5、y6为关键点5和关键点6的纵坐标值,y'5为关键点5在曲线4上的一阶导数值;
曲线6
其中,y6、y7为关键点6和关键点7的纵坐标值,y'6为关键点6在曲线5上的一阶导数值,y'7为关键点7在曲线7上的一阶导数值,取值0;
曲线7
其中,y7、y8为关键点7和关键点8的纵坐标值,y'8为关键点8在曲线8上的一阶导数值,y'7为关键点7在曲线7上的一阶导数值,取值0;
曲线8
其中,y8、y9为关键点8和关键点9的纵坐标值,y'9为关键点9在曲线9上的一阶导数值,y'8为关键点8在曲线8上的一阶导数值,取值0;
曲线10
其中,y10、y11为关键点10和关键点11的纵坐标值,y'10为关键点10在曲线9上的一阶导数值;
曲线11
其中,y11、y12为关键点11和关键点12的纵坐标值,y'11为关键点11在曲线10上的一阶导数值,y'12为关键点12在曲线11上的一阶导数值,取值0;
曲线12
其中,y12、y13为关键点12和关键点13的纵坐标值,y'13为关键点13在曲线13上的一阶导数值,y'12为关键点12在曲线12上的一阶导数值,取值0;
曲线13
其中,y13、y14为关键点13和关键点14的纵坐标值,y'14为关键点14在曲线14上的一阶导数值;
A4、过渡段辊形区域
曲线2
其中,y2、y3为关键点2和3的纵坐标值,y'3为关键点3在曲线2上的一阶导数值,取值0;
曲线16
其中,y16、y17为关键点16和17的纵坐标值,y'16为关键点16在曲线16上的一阶导数值,取值0;
A5、防止辊端压靠区域
曲线1
其中,y1、y2为关键点1和2的纵坐标值;
曲线17
其中,y17、y18为关键点17和18的纵坐标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104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