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71898.8 | 申请日: | 202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4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贺子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子怡 |
主分类号: | B07B9/00 | 分类号: | B07B9/00;B07B1/28;B07B1/46;B07C5/34;B07C5/36;B07C5/38;B02C1/00;B02C1/02;B02C2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垃圾处理 设备 及其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包括处理箱,处理箱内设有驱动腔和开口向上的分筛腔,处理箱的后侧面固设有一号电机,一号电机的前侧面安装有贯穿驱动腔后转动连接于分筛腔前侧面内的一号主轴,并且链板上等间距连接有筛板,本发明结构紧凑且集成程度高,便于进行移动式的建筑垃圾处理工作,泛用性较好;本发明能够实现特定大小的混凝土块的分筛收集工作,便于其进一步地进行回收利用工作;本发明能够分拣出内藏钢筋的建筑垃圾,并且本发明的分拣工作不依靠于钢筋是否能够被磁铁吸附,具有较好的泛用性与筛选精度,并且本发明能够自动对建筑垃圾进行破碎以对钢筋进行收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及其他废弃物,其中回收利用价值较高的钢筋和混凝土块组成的混合物。
目前对于该类建筑垃圾的处理办法一般为用磁吸方式将钢筋分离后将混凝土块打成骨料,但是有些类别的钢筋不能够被磁吸方式吸附,这缩减了此种办法的适用范围,并且适宜大小的土块能够作为池塘景观等作用,不经过筛分直接将土块打成骨粉是对建筑垃圾的回收不充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内设有驱动腔和开口向上的分筛腔,所述处理箱的后侧面固设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前侧面安装有贯穿所述驱动腔后转动连接于所述分筛腔前侧面内的一号主轴,并且所述驱动腔的后侧面与所述分筛腔的前侧面之间转动连接有一号从轴,所述一号主轴和所述一号从轴之间通过链板进行连接,所述链板向右上倾斜,并且所述链板上等间距连接有筛板,并且所述处理箱内设有筛板滑动机构,所述筛板滑动机构能够使得所述链板在运动时驱动所述筛板进行前后运动,以便于建筑垃圾的过筛工作,所述分筛腔的左侧面内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前侧面内转动连接有两根左轴,所述分筛腔的前侧面内转动连接有两根右轴,所述左轴和所述右轴之间分别通过一号传输带和二号传输带进行连接,所述内腔的后侧面与所述分筛腔的后侧面上各设有一个滑板,所述滑板的下侧面设有金属探测器,并且所述滑板的下侧面上前后滑动连接有一个推动板,所述推动板的后侧面为弧面,所述处理箱内设有两个能够分别驱动两个所述推动板运动的感应驱动机构,所述处理箱内设有液压腔,并且所述液压腔内设有取铁机构,所述取铁机构能够粉碎被所述推动板推出的建筑垃圾,以实现钢筋的回收,所述内腔的后侧面内设有向后贯通的一号出料口,并且所述内腔的前后侧面上固设有导向所述一号出料口的斜板,所述斜板的下侧面靠近位于所述内腔内的所述一号传输带,并且所述斜板内设有左右贯通的一号过筛孔。
进一步,所述分筛腔和所述内腔的下侧面朝右下倾斜且共面,并且所述分筛腔的右侧面内设有向外贯通的二号出料口,所述处理箱的右侧面上设有颚式破碎机,所述驱动腔的前侧面上设有能够驱动所述左轴的二号电机,位于左侧的所述右轴向后延伸至所述驱动腔内,并且所述一号从轴与所述右轴通过一号同步带进行连接,所述内腔位于所述驱动腔内。
进一步,所述筛板的右侧面前后等间距设有隔板,并且所述筛板内设有左右贯通的数个二号过筛孔,所述二号过筛孔的孔径大于所述一号过筛孔的孔径。
进一步,所述筛板滑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分筛腔后侧面的椭圆槽,所述椭圆槽的上下侧面各设有一组等间距分布的齿条,所述筛板的后侧面内设有螺纹孔,并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防尘套,所述防尘套内转动并滑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前端安装有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纹块,所述驱动轴向后通过所述延伸至所述椭圆槽内,并且所述驱动轴上安装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一号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子怡,未经贺子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18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
- 下一篇:梁结构中波的空间分离与约束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