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收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73702.9 | 申请日: | 202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4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藤原弘之;天野直隆;若见学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B81/00 | 分类号: | A47B81/00;E05B15/00;E05B47/00;E05B65/44;E05C17/02;E05F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马建军;徐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纳 装置 | ||
提供一种收纳装置,其能够抑制收纳装置周围的热传递到内箱内,并能够使用户容易地认识到内门未被关闭的情况。该收纳装置具备:内箱,具有内开口部;内门,关闭所述内开口部;外箱,具有外开口部且在内部配置有所述内箱,该外箱以在所述外开口部与所述内开口部之间形成作为空气隔热层发挥功能的空间的方式构成;外门,关闭所述外开口部;以及闭塞阻止部,在所述内门未关闭的状态下,阻止所述外门关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在店铺或室外等处设置的、用于食品等收纳对象物的交接的收纳装置已众所周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的收纳装置具备:关闭收纳室的开口部的内门、和在该内门的外侧开闭自如的外门。专利文献1的收纳装置具有解锁操作部、弹簧、第一旋转构件和第二旋转构件,作为对外门进行上锁、解锁的结构。在外门被锁住的状态下,解锁操作部从门锁装置向下方突出;在外门被解锁了的状态下,解锁操作部埋没在门锁装置内。弹簧以使第一旋转构件向前方旋转的方式施力。第一旋转构件以在内门朝向关闭方向转动时,第一旋转构件被该内门按压而向后方旋转的方式构成。第二旋转构件以在第一旋转构件向后方旋转时,第二旋转构件向后方旋转,从而允许解锁操作部从门锁装置向下方突出的方式构成。
在如上所述的专利文献1的收纳装置中,在对外门上锁时,使外门向后方转动而接触内门,进而通过使外门转动而使内门转动。当第一旋转构件由于向后方旋转的内门而向后方旋转时,随着该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第二旋转构件也向后方旋转,从而允许解锁操作部从门锁装置向下方突出。而且,通过解锁操作部从门锁装置向下方突出,门锁装置的销构件旋转而与外门的销接受构件卡合,从而将外门锁上。
如果外门被上锁,就成为在外门和内门之间几乎不存在间隙的状态。在外门和内门之间几乎不存在间隙的理由是,由于没有设置内门的上锁机构,而且在通过弹簧向前方对第一旋转构件施力,所以如果在外门和内门之间存在大的间隙,则内门会因为弹簧的施力而借助于第一旋转构件向前方转动,从而导致内门打开。
另外,如果外门被上锁,则由于没有设置内门的上锁机构,而且在外门和内门之间几乎不存在间隙,所以经由第一旋转构件被弹簧向前方施力的内门在向前方的转动被外门限制了的状态下,成为将收纳室的开口部关闭了的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971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收纳装置中,由于在外门被锁上时,在外门与内门之间几乎不存在间隙,所以收纳装置的周围的热会传递到收纳室内,存在有可能使收纳室内的收纳对象物的温度上升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收纳装置中,为了抑制收纳室内的收纳对象物的温度上升,可以考虑在外门和内门之间设置大的间隙(空间),使该空间作为空气隔热层发挥功能。但是,如果设置作为空气隔热层发挥功能的空间,就不能一边使外门接触内门,一边同时关闭外门和内门,无法一边使外门接触内门,一边锁住外门。因此,可以考虑不设置在内门关闭时对外门上锁的机构,而是设置不与内门关闭的动作联动的外门的上锁机构。但是,在设置这样的外门的上锁机构的情况下,由于在外门和内门之间存在用于形成空气隔热层的较大的空间,所以即使在内门未被关闭的状态下,外门也会被上锁。因此,存在有可能即使处于在收纳室和内门之间例如夹有收纳对象物而内门未被关闭的状态,用户也会注意不到内门未被关闭而将外门关闭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收纳装置中,当通过销构件的旋转解除该销构件与销接受构件的卡合时,外门被解锁,但是在该解锁时,由于销接受构件随着销构件的旋转而被向前方施力,所以外门转动而自动打开。但是,当外门打开时,由于外门对于内门朝前方转动的限制被解除,内门会因弹簧施力而转动,从而自动打开。因此,外部空气会进入收纳室内,存在有可能使收纳对象物的温度发生变化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37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