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锂离子电池用溶胀胶带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74383.3 | 申请日: | 202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41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万中梁;梁龙;李奎;李俊生;方超超;夏金明;芮鹏程;宋世杰;张东星;乐海霞;朱润雨;李鑫;刘杰;刘伟;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徽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5 | 分类号: | C09J7/25;C09J7/38;C09J167/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尹婷婷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锂离子电池 用溶胀 胶带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可降解锂离子电池用溶胀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和压敏胶层,所述基底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 30-50份;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30-50份;
固化剂 2-8份;
催化剂 0-1.5份;
溶剂 100-120份;
所述压敏胶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8-12份;
固化剂 0.3-0.8份;
催化剂 0-0.05份;
溶剂 45-5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锂离子电池用溶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中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替换为聚乳酸、聚己内酯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或,所述基底层中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替换为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与聚乳酸、聚己内酯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降解锂离子电池用溶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分子量均为6-20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锂离子电池用溶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异氰酸酯固化剂或氨基树脂固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降解锂离子电池用溶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异氰酸酯固化剂时,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降解锂离子电池用溶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氨基树脂固化剂时,所述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所述基底层中,氨基树脂固化剂与对甲苯磺酸的质量之比为2-8:1;所述压敏胶层中,氨基树脂固化剂与对甲苯磺酸的质量之比为45-55: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降解锂离子电池用溶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或乙酸乙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降解锂离子电池用溶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的厚度为30-50μm,所述压敏胶层的厚度为3-10μm。
9.如权利要求1、4-6任意一项所述的可降解锂离子电池用溶胀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溶剂溶解30-50份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和30-50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2)以溶剂稀释2-8份固化剂及0-1.5份催化剂,然后加入到步骤(1)中,搅拌均匀后过滤得到基底液;
(3)将基底液涂布到PET单面硅离型膜的离型面上,经固化干燥后得到基底层,并将基底层进行电晕处理;
(4)以溶剂溶解8-12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5)以溶剂稀释0.3-0.8份固化剂及0-0.05份催化剂,然后加入到步骤(4)中,搅拌均匀后过滤得到压敏胶胶液;
(6)将压敏胶胶液涂布到PET单面硅离型膜的离型面上,经固化干燥后得到压敏胶层;
(7)将步骤(3)得到的基底层与步骤(6)得到的压敏胶层复合,即可得到所述降解锂离子电池用溶胀胶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单面硅离型膜的的厚度为15-30μm;电晕处理后基底层的达因值≥52达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徽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徽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438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