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打结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77359.5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49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洪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德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2B2/02 | 分类号: | B42B2/02;B42B2/04;B42B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打结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打结机构,支架上架设有能够分别带动左穿绳装置和翻转装置相对或者相背移动的平移装置,左穿绳装置包括电磁吸附在左连接板侧面的左交接棒,右穿绳装置包括电磁吸附在翻转板上与左交接棒相对设置的右交接棒,左交接棒和右交接棒上分别固定有绳子的两个端头,翻转板上还设有翻转后与左交接棒对接并电磁吸附住左交接棒的交接处,顶针穿过平台并顶升绳子的中间段后形成绳孔,分绳装置包括用于扩大和扭转绳孔供左交接棒或者右交接棒穿过的分绳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机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打结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文件装订设备,装订设备广泛用于卷宗装订、档案装订、文件扫描、文件拓号等领域。由于处理卷宗穿线打结时多为人工或半自动化处理,打结时效率不高。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的自动打结机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将文件材料进行穿线、打结的自动打结机构。
本发明的一种自动打结机构,包括支架、平台、平移装置、左穿绳装置、右穿绳装置、顶绳装置、翻转装置和分绳装置,位于所述平台上方的所述支架上架设有能够分别带动所述左穿绳装置和翻转装置相对或者相背移动的平移装置,所述顶绳装置包括若干位于所述平台下方的顶针,所述左穿绳装置包括电磁吸附在左连接板侧面的左交接棒,所述右穿绳装置包括电磁吸附在所述翻转装置中的翻转板上且与所述左交接棒相对设置的右交接棒,所述左交接棒和右交接棒上分别固定有绳子的两个端头,所述翻转板上还设有翻转后与所述左交接棒对接并电磁吸附住所述左交接棒的交接处,位于所述左穿绳装置和右穿绳装置之间的所述顶针穿过所述平台并顶升绳子的中间段后形成绳孔,所述分绳装置包括用于扩大和扭转所述绳孔供所述左交接棒或者右交接棒穿过的分绳组件。
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打结机构做出改进,所述平移装置包括架设在所述支架上的X轴平移轨道、带动左滑块沿着所述X轴平移轨道滑行的左滚珠丝杆组件以及带动右滑块沿着所述X轴平移轨道滑行的右滚珠丝杆组件,所述左滚珠丝杆组件和左滑块之间通过所述左连接板连接,所述右滚珠丝杆组件和右滑块之间通过右连接板连接,所述右连接板底部连接有所述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控制所述翻转板围绕X轴进行翻转的同步带传动组件。
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打结机构做出改进,所述翻转板上开设有有两个分别和两个电磁吸附器电连接的卡槽,其中一个卡槽内电磁吸附固定有所述右交接棒,另一个卡槽设为所述交接处。
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打结机构做出进一步的改进,两个所述卡槽轴对称的分布在所述翻转板上,所述翻转板以两个所述卡槽之间的对称轴为翻转轴,每翻转一次的角度为180°。
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打结机构做出改进,所述分绳组件包括两根分别立于所述绳孔两侧反向同步自转动的旋转轴,每一根所述旋转轴底端的侧面固定有用于拨开所述绳孔的分绳块,所述分绳组件还包括由旋转电机带动转动的主动轮以及两个分别与所述主动轮啮合的从动轮,两个所述从动轮分别带动两根所述旋转轴反向自旋转,所述分绳块是尖部带有凹槽的分绳钩。
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打结机构做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升降压紧位于所述平台上文件的压紧板,所述压紧板上开设有长条形的操作孔,所述平台上开设有若干位于所述操作孔下方供所述顶针穿过的穿孔,所述顶针穿过所述穿孔后顶升绳子的中间段依次穿过所述文件和压紧板上的操作孔后形成竖直的绳孔。
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打结机构做出改进,所述左交接棒和右交接棒上均设有供绳子的端头穿过并将其夹紧的夹紧孔。
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打结机构做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左交接棒和右交接棒内均设有对称分布的左接触体和右接触体,所述夹紧孔内是侧面弹性抵触相接的所述左接触体和右接触体的相接处,所述左接触体和右接触体的另一侧面分别通过弹性缓冲件固定在所述左交接棒或者右交接棒的内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德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德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73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