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叶栅气膜冷却特性的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77874.3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8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刘钊;王海锋;张韦馨;李冯;贾哲;谢晔航;丰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00 | 分类号: | G01M9/00;F01D5/18;F01D11/00;F01D21/00;F01D2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叶栅气膜 冷却 特性 试验 系统 | ||
1.一种测量叶栅气膜冷却特性的试验系统,包括:
试验段模型,用于模拟涡轮叶片叶栅流道,在流道内的叶片转折角位置固定设置叶片试验件(24),叶片试验件(24)的CO2进气口(27)沿径向伸出流道,叶片试验件(24)的叶片压力面(25)和叶片吸力面(26)上分别布置若干叶片气膜孔(29),且叶片压力面(25)和叶片吸力面(26)上沿等高线布置等间距的叶片引压孔(28);
主流系统,连接所述流道的入口,向流道送入主流空气;
CO2冷气系统,连接所述CO2进气口(27),向叶片试验件(24)内部供气腔送入CO2冷气,并由叶片气膜孔(29)处射出,形成气膜冷却;
测量系统,用于测量流道内部的压力和温度分布,其中温度分布通过红外摄像机(18)拍摄获取;
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吸力面侧壁(21)与压力面侧壁(22)上分别布置等量引压孔,通过两侧壁上的压力分布与叶片压力面(25)、叶片吸力面(26)的压力分布对比,观察对应周期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量叶栅气膜冷却特性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前端布置若干测量孔(20),用于测量系统测量来流压力、温度、湍动度,并控制在试验给定条件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量叶栅气膜冷却特性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尾缘段两侧分别布置尾缘板(23),通过调节尾缘板(23)的角度,调整两侧流道流量大小,进而调整两侧周期性效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量叶栅气膜冷却特性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吸力面侧壁(21)与压力面侧壁(22)设置有朝向叶片压力面(25)和叶片吸力面(26)的若干红外拍摄窗口,以供所述红外摄像机(18)拍摄叶片表面温度分布云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测量叶栅气膜冷却特性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拍摄窗口由窗口W1、窗口W2和窗口W3组成,其中,窗口W1基本覆盖叶片压力面(25)拍摄区域,窗口W2和窗口W3基本覆盖叶片吸力面(26)拍摄区域,从而使红外相机能够完全覆盖叶片压力面(25)、叶片吸力面(26)的叶片气膜孔(29)下游拍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测量叶栅气膜冷却特性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由有机玻璃制成,其吸力面侧壁(21)和压力面侧壁(22)采用铝合金材料模拟两侧叶片壁面,所述红外拍摄窗口处红外玻璃采用BaF2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测量叶栅气膜冷却特性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将叶片绝热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分开测量,对于叶片气膜冷效测量:在叶片试验件(24)表面贴附上0.02mm钢膜(32),0.02mm钢膜(32)表面喷涂均匀黑色哑光漆,用于红外测量;对于换热试验测量:采用恒流法测量换热系数,在叶片试验件(24)表面贴附薄层加热膜(30),薄层加热膜(30)上贴附0.1mm铜膜(31)提供恒定热流量,0.1mm铜膜(31)表面再贴附0.02mm钢膜(32),使得0.1mm铜膜(31)表面温度均匀的同时,通过0.02mm钢膜(32)减小横向导热,0.02mm钢膜(32)表面喷涂均匀黑色哑光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量叶栅气膜冷却特性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内位于叶片转折角位置以及叶片试验件(24)内部供气腔均布置有热电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量叶栅气膜冷却特性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系统包括由若干空气压缩机(1)组成的空压机组,各空气压缩机(1)的出口依次连接冷干机(2)、储气罐(3)和蝶阀(4),之后汇集并分为旁路和主路,旁路设置旁通阀(5),主路经主气阀(6)连接稳流扩张段(7),再经过蜂窝整流段(8)后连接变径管道,最终接入流道;
所述CO2冷气系统包括由若干并联的气瓶组成的CO2气瓶组(9),CO2气瓶组(9)的出口依次连接球阀(10)、减压阀一(11)、过滤器(12)、流量计(13)和减压阀二(14),再通过换热器(15),达到所需温度后进入叶片试验件(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787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传感器检测机
- 下一篇:一种区块链交易的溯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