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天然气气瓶供气系统的增压泵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78229.3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5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龚剑;徐锋;何晓冬;孔文豪;樊家辉;卞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富瑞深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5/04 | 分类号: | F04B35/04;F04B39/00;F02M2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颖;黄春松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天然气 供气 系统 增压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天然气气瓶供气系统的增压泵,泵体侧壁中间部位设有吸入口,吸入口两侧的泵体上分别设有第一排出口和第二排出口,吸入口、第一排出口、第二排出口上均设有单向阀、且均与工作腔连通;泵体两端分别固定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电磁模块、第二电磁模块,各电磁模块中均设有能产生电磁场的装置、且外壳与泵体之间均设有隔热层;固定有衔铁的活塞将工作腔分为第一活动工作腔、第二活动工作腔;第一电磁模块、第二电磁模块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力牵引衔铁使得活塞在第一排出口和第二排出口之间往复移动,且第一排出口只与第一活动工作腔连通,第二排出口只与第二活动工作腔连通,活塞在工作腔中往复移动的过程中能反复地经过吸入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天然气气瓶供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能用于增加天然气气瓶内的压力的增压泵。
背景技术
目前,柴油车已经采用国六的排放标准,由于该标准的排放要求较高,促使了运输行业普遍采用天然气汽车来运输货物。天然气汽车中的供气的方法如下:将天然气气瓶中的液化天然气经供气系统汽化后供给燃气发动机使用。现有的天然气气瓶一般采用外筒和内筒的双层结构,内、外筒之间形成真空夹层,外筒包括:外筒体以及连接在外筒体上的外前封头和外后封头,内筒包括:内筒体以及连接在内筒体上的内前封头和内后封头。装有液化天然气的天然气气瓶的内筒内包含液相空间和气相空间,气相空间位于液相空间的上方。在外前封头的中心通孔中固定设置有分配头,进液管路、出液管路、放空管路的内端通过分配头中设置的若干连接通道分别伸入内筒的液相空间和气相空间中,出液管路上设置有汽化器且其外端能连通燃气发动机。由于天然气气瓶输出的天然气需要达到燃气发动机使用的压力范围要求,天然气气瓶供气系统中设置有增压管路,增压管路中设置有增压汽化器。增压管路包括:进口端连通液相空间、出口端连通增压汽化器的增压进液管,进口端连通增压汽化器、出口端连通气相空间的增压回气管。需要增压时,液相空间中的液化天然气经增压进液管进入增压汽化器汽化,汽化后的天然气经增压回气管进入气相空间中,从而增加天然气气瓶内筒中的压力。
这种包含有增压管路、出液管路的天然气气瓶的供气系统使用时,具有以下缺点:由于增压进液管的进口端也是通过设置在封头中心通孔中的分配头上的连接通道伸入内筒的液相空间中的,当天然气气瓶内筒中的液化天然气液位降低到小于额定标准液位的30%时,此时内筒中的液化天然气无法通过自然液位差的方式向增压进液管中输出液化天然气,这样就不能通过增压管路对气相空间增压,就会导致通过出液管路供给燃气发动机的天然气的压力不符合要求。这个缺点可以通过在天然气气瓶的供气系统中设置增压泵来解决。由于天然气气瓶的供气系统是设置在天然气汽车上的,通常天然气汽车本身设置的车载电源的电压范围为24-48V,受天然气汽车的安装空间的限制、以及液化天然气的温度低且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的性质影响,该增压泵需要具有以下特点:体积小、自重轻、在-196℃的低温下也能稳定工作且工作时不易泄漏、能在天然气汽车本身设置的车载电源的驱动下工作从而方便天然气气瓶的供气系统及时增压。而常用的由电机驱动的增压泵在使用时要求进入增压泵工作腔的介质的温度需高于-10℃,才能不影响增压泵的正常工作,因此这种增压泵不能设置在天然气气瓶供气系统中来进行增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液化天然气供气系统的低温下稳定工作的增压泵,使得设置该增压泵的天然气气瓶的供气系统能安全稳定增压,从而保证天然气气瓶中液化天然气汽化后能达到燃气发动机使用的压力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富瑞深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富瑞深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82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