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砷铅锌矿选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80077.0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12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发明(设计)人: | 刘进;刘志成;张红英;高连启;刘牡丹;惠世和;王成行;郎召有;刘建国;何艳平;彭芬兰;林恬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驰宏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D1/018 | 分类号: | B03D1/018;B03D101/00;B03D101/02;B03D101/04;B03D101/06;B03D10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王闯 |
地址: | 51065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砷铅 锌矿 选矿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矿物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含砷铅锌矿的选矿方法。本发明处理的含砷铅锌矿中包含灰硫砷铅矿,选矿方法包括:将含砷铅锌矿磨矿制成矿浆,之后先进行砷浮选获得砷精矿,然后再进行铅浮选获得铅精矿。本发明提供的含砷铅锌矿选矿方法,首次创新性地先进行砷浮选,通过磨矿,采用合适的砷浮选工艺及浮选药剂,浮选获得了砷精矿,将含砷铅锌矿中所含灰硫砷铅矿基本回收进入砷精矿中,使之不进入铅浮选作业;之后砷浮选得到的尾矿再进行铅浮选,在合适的铅浮选工艺及浮选药剂下,浮选获得的铅精矿中砷含量显著降低,砷品位控制在0.4%以下。本发明方法还具有药剂用量少,分离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物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含砷铅锌矿的选矿方法。
背景技术
含砷铅锌矿选矿中铅精矿产品的除砷降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通过选矿方法降砷主要是针对砷黄铁矿、雄黄、毒砂类的含砷矿物。例如公告号为CN105251620B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复杂含砷硫化铅锌矿的选矿方法,可以获得含砷合格的铅、锌精矿产品。公开号为CN106513182A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含砷硫化铅矿石的选矿方法,可获得铅精矿和砷精矿,铅精矿的铅品位为66.30%,铅回收率85.04%,砷精矿的砷品位8.48%,砷回收率79.84%。以上专利中针对的都是毒砂类含砷矿物的降砷,因为毒砂类含砷矿物通过磨矿等物理手段即可实现砷与硫化铅锌矿的解离或分离,因此其中的砷较容易脱除,获得相应的合格精矿产品。
但是,对于与方铅矿性质相似的晶格中含砷的灰硫砷铅矿类矿物,其铅精矿降砷研究一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灰硫砷铅矿(Pb5(Sb,As)2S8),晶体呈板状,具假六方形态,铅灰色,不透明,金属光泽,断口贝壳状,性脆,硬度3,密度6.44g/cm3。灰硫砷铅矿与方铅矿连生关系密切,且嵌布粒度较细,少部分灰硫砷铅矿呈小于10微米的包裹体包含于方铅矿中,会导致铅精矿中砷含量超标。由于灰硫砷铅矿性质与方铅矿极为相似,其在选矿中的流向基本与方铅矿一致,一旦原矿中含有此类含砷矿物,在浮选过程中都会进入铅精矿中,很容易造成铅精矿砷超标。若铅精矿中含砷超标,会严重影响冶炼产品的质量,并且在冶炼过程中砷还会产生有害物质,腐蚀设备、污染大气。
因此,有必要针对灰硫砷铅矿类含砷铅锌矿物进行深入研究,以有效解决其与方铅矿分离的难题,获得砷含量符合要求的铅精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砷铅锌矿选矿方法,可以获得砷含量低于0.4%的铅精矿产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砷铅锌矿选矿方法,所述含砷铅锌矿中包含灰硫砷铅矿,所述选矿方法包括:将所述含砷铅锌矿磨矿制成矿浆,之后先进行砷浮选获得砷精矿,然后再进行铅浮选获得铅精矿。
其中,获得的铅尾矿再进行锌浮选得到锌精矿。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砷浮选包括一次砷粗选、至少一次精选和至少一次扫选;所述砷粗选采用的药剂包括砷捕收剂和组合抑制剂;和/或,所述精选采用的药剂包括组合抑制剂,和/或,所述扫选采用的药剂包括砷捕收剂;
其中,所述砷捕收剂包括苯胺黑药和改性乙硫氨酯;所述组合抑制剂包括碳酸钠、腐植酸盐、漂白粉、亚硫酸钠和硫酸锌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组合抑制剂为碳酸钠、腐植酸盐、漂白粉、亚硫酸钠和硫酸锌的混合物,优选组合抑制剂中碳酸钠、腐植酸盐、漂白粉、亚硫酸钠和硫酸锌的质量比为(15~25):(5~10):(10~20):(20~30):(30~50);
所述改性乙硫氨酯为乙硫氨酯与柴油的混合物,优选乙硫氨酯与柴油按质量比1:(2~4)混合。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砷浮选包括一次砷粗选、1-2次精选和1-2次扫选,优选地,所述砷浮选包括一次砷粗选、2次精选和2次扫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驰宏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驰宏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00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