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械式非线性控制的近钻头可变频增压震荡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81322.X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9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9 |
发明(设计)人: | 祝效华;程飞龙;石昌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4/02 | 分类号: | E21B44/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王杰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式 非线性 控制 钻头 变频 增压 震荡 工具 | ||
1.机械式非线性控制的近钻头可变频增压震荡工具,由中芯轴(1),O型密封圈A(2),碟簧上支座(3),碟簧外壳(4),碟簧组(5),下外壳(6),活塞轴(7),O型密封圈B(8),中接头(9),涡轮上接头(10),O型密封圈D(11),涡轮上止端盖(12),涡轮外壳(13),涡轮组(14),涡轮中芯轴(15),下固定套筒(16),往复阀套外壳(17),往复阀套(18),通孔阀(19),下接头(20),限位销钉(21),多级螺旋阀套(22),O型密封圈C(23),上固定套筒(24),O型密封圈F(25),引流套(26),涡轮轴承(27),轴承下支撑套(28),O型密封圈E(29)组成;其技术特征在于:中芯轴(1)与碟簧上支座(3)为间隙配合,二者之间安装有O型密封圈A(2);碟簧外壳(4)通过锥形螺纹分别与碟簧上支座(3)和下外壳(6)相连接,下外壳(6)对碟簧组(5)起支撑作用;活塞轴(7)与由中芯轴(1)通过锥形螺纹连接,并对碟簧组(5)起支撑作用,所述活塞轴与下外壳(6)为间隙配合,二者之间安装有O型密封圈B(8);涡轮上接头(10)与中接头(9)和涡轮外壳(13)均为通过锥形螺纹连接;多级螺旋阀套(22)与涡轮上接头(10)通过限位销钉(21)进行初始定位,二者之间还有阶梯运动槽(224);涡轮上止端盖(12)与涡轮中芯轴(15)通过普通螺纹连接,二者之间安装有O型密封圈F(25),所述涡轮上止端盖(12)限制涡轮转子轴向运动;上固定套筒(24)、下固定套筒(16)分别对涡轮定子轴向定位;涡轮轴承(27)通过轴承下支撑套(28)和下固定套筒(16)轴向定位,引流套(26)对涡轮转子和涡轮轴承(27)轴向定位;往复阀套外壳(17)通过锥形螺纹与涡轮外壳(13)和通孔阀(19)连接,所述往复阀套外壳(17)与往复阀套(18)之间有花键(181)连接,限制往复阀套(18)的旋转;所述往复阀套外壳(17)与涡轮中芯轴(15)通过往复螺旋槽传递运动,二者之间安装有O型密封圈E(29);通孔阀(19)通过锥形螺纹与下接头(20)连接;
机械式非线性控制的近钻头可变频增压震荡工具,其技术特征在于:当工具未启用时,钻井液经过中芯轴(1)内孔依次流经活塞轴(7)内孔、中接头(9)内孔、涡轮上接头(10)内孔、多级螺旋阀套(22)内孔、涡轮中芯轴(15)内孔、往复阀套(18)内孔、通孔阀(19)的环周孔(192),最后从下接头(20)内孔流出,工具不产生机械动作,工具未工作;当需要开启工具时,首先第一步,投入与主斜面(225)相对应的不可溶金属球,通过憋压剪断限位销钉(21),第二步憋压,涡轮上接头(10)内孔处的导向块(101)沿着多级螺旋阀套(22)的阶梯运动槽(224)运动,因此多级螺旋阀套(22)则实现轴向运动,贯通旁通孔(221),此时旁通孔(221)开放1/4流道;当工具开启后,钻井液经过中芯轴(1)内孔依次流经活塞轴(7)内孔、中接头(9)内孔、涡轮上接头(10)内孔,通过多级螺旋阀套(22)的旁通孔(221)流入涡轮组(14)带动涡轮中芯轴(15)旋转,钻井液经过涡轮组(14)后经过引流套(26)、涡轮中芯轴(15)的斜孔(151)流入涡轮中芯轴(15)内孔、往复阀套(18)内孔、通孔阀(19)环周孔,最后从下接头(20)内孔流出;随着涡轮中芯轴(15)的旋转运动,涡轮中芯轴(15)通过往复导向槽(152)和传递块(182)带动往复阀套(18)实现往复运动,导向槽(152)在换向过渡处有较大的圆角确保顺利过渡;往复阀套(18)内孔将与通孔阀(19)的密封胶塞(191)实现关-开-关周期变换;当工具内腔钻压升高时,压力驱动活塞轴(7)压缩碟簧组(5),碟簧组(5)将储存冲击能量,当工具腔内压力释放时,碟簧组(5)冲击能量释放带动中芯轴(1)运动,从而实现冲击震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非线性控制的近钻头可变频增压震荡工具,其特征在于:投球开启为初次开启,通过后续投入与副斜面A(226)配合的可溶金属球实现后续的开启工作;后续开启时,与初次开启步骤相同,通过投入可溶金属球的方式,同第二步过程中利用压力剪断导向块(101),实现导向块(101)的长度变化,迫使导向块(101)沿着既定阶梯运动槽(224)运动;开启级数结合工具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调整,为3~5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132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