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错位后轮罩结构及车身与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81766.3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0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罗宇;陆传飞;廖慧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分类号: | B62D25/16;B62D2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错位 后轮 结构 车身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错位后轮罩结构及车身与车辆,属于车身结构技术领域。错位后轮罩结构包括外轮罩总成和内轮罩总成,外轮罩总成包括外轮罩板,内轮罩总成包括内轮罩板与第一连接板,内轮罩板和外轮罩板形成错位结构,且内轮罩板和外轮罩板相互贴合的翻边区域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同时固定连接错位区域的内轮罩板和外轮罩板,用以加强错位区域的刚度。本发明提供的错位后轮罩结构不仅能够解决因造型方案的影响,内轮罩板不能随单一车型造型更改的问题,而且同时还为后充电口或加油口盖提供安装空间。同时,本发明提供的错位后轮罩结构还能显著提升车身后部内轮罩板和外轮罩板搭接处的焊点疲劳寿命,同时加强了轮罩本身的弯扭刚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错位后轮罩结构及车身与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开发过程中,因受不同车型的特殊要求,需同时增加内轮罩板与外轮罩板高度,但内轮罩板属于架构件,多车型通用,不能随单一车型造型更改,针对该问题,亟需一种实惠方案去解决它。现有技术中,针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不计成本的同时抬高内外轮罩板的高度。
此外,汽车后轮罩是底盘和车身连接的关键要素,内外轮罩搭接处的焊点需具备足够的疲劳寿命,防止发生焊点疲劳失效,轮罩本身也需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保证车辆行驶安全。
现有技术中,CN109398502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轮罩内板与后地板的加强结构,包括后轮罩内板、后轮罩内板加强板、后纵梁、后地板及盒子结构加强件,所述后轮罩内板加强板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焊接固定,所述后轮罩内板下端设于所述后纵梁一侧,所述后地板设于所述后纵梁上方、且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相贴合,所述盒子结构加强件包括与所述后轮罩内板加强板固定连接的方形板及与所述后纵梁固定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方形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中空的凸起结构,所述方形板外围设有涂胶边。该专利通过轮罩内板与轮罩加强板形成腔体结构来增加轮罩本身的刚度和强度。
现有技术中,CN209667232U公开了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包括后轮罩、后纵梁、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后轮罩支架连接板、后地板以及后地板前横梁,后轮罩与后纵梁固定连接,后纵梁与后地板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相互间隔地安装在后轮罩上,后轮罩支架连接板设于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之间,后地板前横梁与后地板固定连接且后地板前横梁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梁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梁的下端延伸至与后地板固定连接。该专利主要方案是在后地板框架结构的与C柱的接头位置处,形成了由后轮罩前连接板、后轮罩前支架、后轮罩后连接板、后轮罩后支架和后轮罩支架连接板固定连接而成H形框架结构。其通过规划合理的传力路径及梁框架设计,以有效改善车身后地板框架结构弯扭刚度和模态振幅,提高后轮罩区域结构疲劳强度。
现有技术中,CN205469321U公开了汽车后轮罩包括:固定连接的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以及后轮罩内加强板、后轮罩外加强板和后轮罩上加强板;后轮罩内加强板与后轮罩内板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且后轮罩内加强板的上端向上延伸至与车身内板固定连接;后轮罩外加强板与后轮罩内板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且后轮罩外加强板的下端向下延伸至与后纵梁固定连接;后轮罩上加强板位于车身内板和车身外板之间,且分别与后轮罩外板、车身内板和车身外板固定连接。提供的汽车后轮罩和汽车能够提高后轮罩的局部刚度以及车身的抗弯扭能力。该专利通过采用后轮罩内加强板和后轮罩外加强板分别与后轮罩内板固定连接,能够提高后轮罩内板的强度,并且后轮罩内加强板的上端还与车身内板相连,能够将后轮罩内板所受到的扭转力向上传递至车身内板;后轮罩外加强板的下端与后纵梁连接,能够将后轮罩内板所受到的扭转力向下传递至后纵梁,通过两个力传递通道的相互连接,分散了后轮罩内板的受力,提高了后轮罩内板的局部刚度,也提高了整体车身的抗弯曲扭转的能力。
由于不同车型的特殊造型设计,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同时增加内轮罩板与外轮罩板高度的方案,但由于内轮罩板属于架构件,多车型通用,不能随单一车型造型更改,所以,现有技术中很难同时增加内轮罩板与外轮罩板高度。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17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