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带导流管燃料喷嘴的一体化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81814.9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0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齐秀龙;李雅军;张晨曦;王俊;王永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5/02 | 分类号: | G01M15/02;G01M13/00;G01F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78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导流 燃料 喷嘴 一体化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带导流管燃料喷嘴的一体化试验装置,包括柱形壳体、转接圆板和密封套板等,柱形壳体为圆柱形腔体结构,带有进气接口、喷嘴安装孔和安装凸台,转接圆板通过紧固件连接于安装凸台,密封套板与转接圆板通过紧固件相连接,同时与喷嘴头部球面相压紧密封,整个装置通过密封套板外环面定位于雾化室上盖的中心孔里。最终形成燃料喷嘴导流管气源腔和独立进气接口,使供气压力稳定,实现导流管通流能力的精确测量,同时可兼顾进行与辅助液态燃料雾化及防积碳特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能试验,有效解决了导流管通流特性精确测量和同时进行常规特性加辅助雾化特性相结合的综合一体化性能试验的难题,实用性好,推广价值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带导流管燃料喷嘴的一体化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燃料喷嘴是当前燃气轮机装置燃烧室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其在使用过程中常发生积碳现象。为保证喷嘴长期工作稳定性,设计中通常添加防积碳结构,常见为导流管结构,亦称防积碳路,如图4中喷嘴头部对称箭头线所示意的环形通道即为其中一种,布置在喷嘴头部液态燃料喷口外围,既能满足与火焰筒配合的插接安装结构要求,又能保证喷嘴装机工作时,燃烧室内的高压空气可以经导流管进入燃烧区,提供足够的冷却空气并及时换热保护喷嘴头部,防止积碳发生。
近年来,随着燃气轮机性能的提升,零部件精细化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具有防积碳功能的喷嘴导流管的通流特性需试验精准测量和调修,但由于其结构通常为夹层或均布通孔结构,入口为敞开式,并没有像喷嘴燃料路或吹扫路那样的专门的外部进气通道接口,属于内部进气,由此造成了流量特性试验比较困难的局面。另一方面,当前越来越多的喷嘴除了需进行常规特性试验外,还需同时进行与辅助雾化及防积碳特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能试验,以便尽可能地模拟喷嘴的真实工作状态,为喷嘴装备应用积累数据,尽早地验证设计结果。但现有试验装置往往都是独立的试验装置,需分别进行通流特性和常规雾化特性试验,完成整套试验任务过程繁琐,耗时耗力,亟需能够进行二者相结合的综合性能试验装置,以满足喷嘴精细化设计的迫切需求。本发明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既能实现导流管流量特性精确检测,又能进行喷嘴快速定位进而进行综合一体化性能试验,实用性好,推广价值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供气压力稳定、喷嘴定位精确、试验高效的一种用于带导流管燃料喷嘴的一体化试验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带导流管燃料喷嘴的一体化试验装置,包括柱形壳体、转接圆板和密封套板,所述柱形壳体为圆柱形腔体结构,带有进气接口、喷嘴安装孔和安装凸台,转接圆板通过紧固件与安装凸台连接,密封套板与转接圆板通过紧固件相连接,同时与喷嘴头部球面相压紧密封,整个装置通过密封套板外环面定位于雾化室上盖的中心孔里。
包括柱形壳体、转接圆板、密封套板;柱形壳体采用圆柱形腔体结构设计,上底面为封头结构,下底面为敞口式结构同时边缘带有延伸环带和大气流连通槽;左侧面设计为阶梯式结构,阶梯平面上有进气接口,分别为外螺纹接口和内螺纹接口,并排布置;右侧面设计有喷嘴安装端面,安装端面上布置有喷嘴插接安装孔,在安装端面与喷嘴法兰相压紧连接的同时,喷嘴头部正好位于转接圆板的中心孔里。转接圆板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柱形壳体的安装凸台,转接圆板的中心为加厚的凸阶,凸阶中心设计有中心孔,中心孔用于安放喷嘴头部,密封套板与转接圆板的中心加厚凸阶外端面通过紧固件相连接,密封套板带有内锥面,与喷嘴头部球面相压紧密封,整个一体化装置通过密封套板外环面定位于雾化室上盖的中心孔里。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所述的柱形壳体上底面封头结构为平面结构,倒置时平稳牢固,便于其他配合件安装。
2、所述的柱形壳体的大气连通槽数量为6个,与紧固螺钉相间均布,可避免气流不均匀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所述的转接圆板和柱形壳体下底面安装凸台之间设置密封垫圈,密封套板与转接圆板中心凸台外端面设置有密封垫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18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