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锥形辊定向的三七种苗移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82580.X | 申请日: | 202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8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赖庆辉;孙文强;赵瑾汶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达恒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99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650093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锥形 定向 三七 种苗 移栽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锥形辊三七种苗定向移栽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所述的锥度辊定向的三七种苗移栽装置包括种苗定向机构、种苗喂入装置、落苗机构、机架,所述的机架的顶部安装有落苗机构,落苗机构的下方安装有与种苗喂入装置配合工作的种苗定向机构,机架上安装有将种苗定向机构的种苗喂入装置。本发明实现了种苗调姿定向与机械化定向移栽,适合三七种苗标准移栽作业,满足三七移栽的农艺要求的同时,使得移栽后的三七株距及出苗方向一致,可充分利用光照和养分,提高三七产量及品质,也降低了田间管理的难度,在提高三七种苗移栽效率的同时,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锥形辊三七种苗定向移栽装置。
背景技术
三七是云南省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奇效,目前三七的种植面积及产量总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三七种苗移栽是三七种植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移栽环节全部采用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无法实现标准化作业。三七移栽的农艺要求种苗头部朝着同一方向,利于种苗吸收光照和养分,提高三七品质及产量,同时生长出来的种苗也可保证出苗株距和出苗方向相同,方便了田间管理。由于三七移栽采用传统的作畦裸苗移栽且种植密度较大,传统移栽机械无法满足种植要求,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满足三七移栽农艺要求的定向移栽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锥形辊三七种苗定向移栽装置,实现了种苗调姿定向与机械化定向移栽,适合三七种苗标准移栽作业,在提高三七种苗移栽效率的同时,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由锥形辊定向的三七种苗移栽装置包括种苗定向机构1、种苗喂入装置2、落苗机构3、机架4,所述的机架4的顶部安装有落苗机构3,落苗机构3的下方安装有与种苗喂入装置2配合工作的种苗定向机构1,机架4上安装有将种苗定向机构1的种苗喂入装置2。
进一步,所述的种苗定向机构1包括锥形辊1-1、旋转轴1-2、带菱形座轴承1-3、主动齿轮Ⅰ1-4、主动齿轮Ⅱ1-5、从动齿轮1-6、调速电机1-7、电机座1-8、顶丝1-9,两根旋转轴1-2分别通过带菱形座轴承1-3平行安装在机架4的同一高度上,两根旋转轴1-2上分别通过顶丝1-9固定安装有锥形辊1-1,锥形辊1-1由从左侧到右侧依次设置的圆柱辊5和倾角为1°的辊子6两部分一体成型,主动齿轮Ⅱ1-5和从动齿轮1-6分别安装在两根旋转轴1-2上,主动齿轮Ⅱ1-5与从动齿轮1-6啮合,调速电机1-7通过螺丝安装于电机座1-8上,调速电机1-7的D形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Ⅰ1-4,主动齿轮Ⅰ1-4与主动齿轮Ⅱ1-5啮合,种苗输送推板3-7的下端要位于两个锥形辊1-1之间。
进一步,所述的种苗喂入装置2的末端应该安置在种苗定向机构1的圆柱辊5部分,并且种苗喂入装置2的末端应该与圆柱辊5贴合。
进一步,所述的落苗机构3包括同步带轮Ⅰ3-1、同步带轮Ⅱ3-2、传动轴3-3、带立式座轴承3-4、链轮3-5、带PU挡块同步带3-6、种苗输送推板3-7,两根传动轴3-3分别通过带立式座轴承3-4安装在机架4上,同步带轮Ⅰ3-1和同步带轮Ⅱ3-2分别安装在两根传动轴3-3上,带PU挡块同步带3-6套接在同步带轮Ⅰ3-1和同步带轮Ⅱ3-2上,其中一根传动轴3-3与驱动电机连接,种苗输送推板3-7安装在带PU挡块同步带3-6的表面上等间距的PU挡块上;传动轴3-3的轴线与旋转轴1-2的轴线在俯视方向上垂直,且种苗输送推板3-7的下端位于两个锥形辊1-1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现了种苗调姿定向与机械化定向移栽,适合三七种苗标准移栽作业,满足三七移栽的农艺要求的同时,使得移栽后的三七株距及出苗方向一致,可充分利用光照和养分,提高三七产量及品质,也降低了田间管理的难度,在提高三七种苗移栽效率的同时,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25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