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采切比的中深孔采场底部结构及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82981.5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83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军;盛佳;李强;李向东;张海云;朱青凌;李伟明;刘东锐;李晓辉;李士超;王玉丁;张为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41/22 | 分类号: | E21C41/22;E21B7/04;F42D3/00;F42D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方晖 |
地址: | 410012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采切 中深孔采场 底部 结构 回收 方法 | ||
1.一种低采切比的中深孔采场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若干个相邻的单元采场,每个所述单元采场均包含两个相邻的呈镜像对称分布的分段采场;两个所述分段采场内设有呈镜像对称分布的凿岩巷道,且两个所述凿岩巷道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大于单个所述分段采场的宽度,以形成大矿柱;两个所述凿岩巷道之间的三角大矿柱中部设有小断面凿岩巷道,以实现对所述三角大矿柱的回收;
两个所述凿岩巷道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为单个所述分段采场的宽度的1.3~1.45倍;所述三角大矿柱由两个相邻的所述大矿柱组成,相邻两个所述单元采场之间形成小矿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采切比的中深孔采场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矿柱和所述大矿柱的自由面水平角度相同,为45°~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采切比的中深孔采场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采场内还设置有穿脉出矿巷道、中段运输平巷道、溜矿联络巷道和溜矿井。
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低采切比的中深孔采场底部结构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若干个所述单元采场内部的所述三角大矿柱中间均掘进所述小断面凿岩巷道;
S2、在步骤S1中的所述小断面凿岩巷道内施工上向中深孔扇形炮孔;对所述上向扇形中深孔炮孔进行装药、爆破工作,将崩落矿石进行出矿;
S3、采用步骤S1~S2相同的方法,将整个中深孔采场内底部结构中的三角大矿柱回收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采切比的中深孔采场底部结构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小断面凿岩巷道的规格根据所述单元采场内充填体的质量设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采切比的中深孔采场底部结构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填体的强度>2MPa时,所述小断面凿岩巷道与所述分段采场内的所述凿岩巷道的规格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采切比的中深孔采场底部结构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爆破采用排内微差爆破的方法,延后间隔时间为25~75ms。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低采切比的中深孔采场底部结构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爆破顺序为排内按照中间炮孔向两侧边炮孔依次爆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采切比的中深孔采场底部结构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上向中深孔扇形炮孔的孔底距为2.0~2.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298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备测试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火车装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