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预制混凝土桩及其浇筑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84870.8 | 申请日: | 202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8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市连大管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087 | 分类号: | B28B1/087;B28B7/00;B28B13/06;B28B17/00;E02D5/30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中联润智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572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预制 混凝土 及其 浇筑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预制混凝土桩及其浇筑工艺,具体涉及混凝土桩技术领域,包括混凝土防护壁,所述混凝土防护壁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混凝土防护壁相互搭接,四个混凝土防护壁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内壁的下表面与驱动装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上方的驱动轴与传动组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驱动装置、第一弹簧、混凝土防护壁和承载板,使得该混凝土桩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可以对其内部的混凝土进行反复震动处理,由于该混凝土桩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可以同步震荡且无需外置震动设备对其辅助,从而保障该混凝土桩在浇筑混凝土时的效率,且对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质量起到了保障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预制混凝土桩及其浇筑工艺。
背景技术
兴建大型或高层建筑物时,如果遭遇地层强度不足或松软土层时,往往需应用置入地面下的基础桩将上层的建筑物的载重传递至土壤承载层或较坚硬的地盘,以增加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其中,又以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为工程市场中最常见的桩型式。
中国专利文献(CN109910144B)公开了预制雪花型混凝土桩模具,其在说明书中提出“现有的混凝土预制桩主要有预制混凝土方桩、预制混凝土管桩,这类桩的承载力由桩端阻力和侧摩阻力提供,但是其比表面积小,会造成材料浪费,造价偏高的情况。雪花型桩的比表面积大,在与方桩或者管桩具有相同横截面积的情况下,雪花型桩单位长度的桩侧面积更大,具有更高的承载力;当雪花型桩与方桩或者管桩单位长度的桩侧面积相同时,雪花型桩的横截面积更小,更省材料。雪花型桩相比较下,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但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合适的预制雪花型混凝土桩模具,所以亟需一种雪花型混凝土桩模具来工业化生产预制雪花型桩,本发明预制雪花型混凝土桩模具,包括多个预制雪花型混凝土桩模具单元;每个预制雪花型混凝土桩模具单元主体包括盖板、左侧板、右侧板、底板,其中盖板、左侧板、右侧板、底板拼接后内部空腔呈雪花型柱状。”但其在实际的操作应用中,并不能完全解决预制混凝土桩反复利用以及利用时便利性的问题,因此在于现有的预制混凝土桩以及所引用的对比案例中所描述的装置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混凝土桩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外界的混凝土注入装置将足够量的混凝土注入混凝土桩内部,通过混凝土自然凝固从而实现混凝土的制备,然而在实际使用时却需要通过震动的方式消除混凝土内部的间隙,从而保障加工出混凝土的质量,然而现有的大部分混凝土桩并不具备震动的效果,导致需要通过外置设备对其进行震动,不仅难以保障混凝土加工的质量,且实际加工混凝土的效率较低。
2、现有的混凝土桩多采用木板或钢板的对混凝土进行加工,然而在拆卸的过程中混凝土容易与木板或钢板粘连在一起,导致混凝土桩的拆卸过程过于繁琐,且难以保障混凝土桩拆卸时的效率,容易导致混凝土桩在拆卸的过程中出现变形的情况,且难以对混凝土桩的使用寿命进行保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预制混凝土桩及其浇筑工艺,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混凝土桩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外界的混凝土注入装置将足够量的混凝土注入混凝土桩内部,通过混凝土自然凝固从而实现混凝土的制备,然而在实际使用时却需要通过震动的方式消除混凝土内部的间隙,从而保障加工出混凝土的质量,然而现有的大部分混凝土桩并不具备震动的效果,导致需要通过外置设备对其进行震动,不仅难以保障混凝土加工的质量,且实际加工混凝土的效率较低,且现有的混凝土桩多采用木板或钢板的对混凝土进行加工,然而在拆卸的过程中混凝土容易与木板或钢板粘连在一起,导致混凝土桩的拆卸过程过于繁琐,且难以保障混凝土桩拆卸时的效率,容易导致混凝土桩在拆卸的过程中出现变形的情况,且难以对混凝土桩的使用寿命进行保障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市连大管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市连大管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48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同步升降阁楼
- 下一篇:一种基于中值偏差的多无人机滑模编队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