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热交换芯用阻气传湿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87791.2 | 申请日: | 202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6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闫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龙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7/048 | 分类号: | C08J7/048;C09D101/12;C09D133/02;C09D139/06;C09D171/02;C09D177/00;C09D7/61;F24F13/30;F28D21/00;C08L10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朱莹莹;陈颖 |
地址: | 310056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交换 芯用阻气传湿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热交换芯用阻气传湿膜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全热交换芯用阻气传湿膜,包括聚合物薄膜基材,还包括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涂层膜,所述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涂层膜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组分: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8‑20%,吸湿剂2‑8%,铸膜溶剂60%‑85%,其余为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制备方法的优点在于:1)本申请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节省成本,2)采用本申请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全热交换芯用阻气传湿膜具有较好的水蒸气透过率和导热性,3)采用本申请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全热交换芯用阻气传湿膜比现有市场上的阻气传湿膜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热交换芯用阻气传湿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新风机的全热交换芯大多采用高导热纸芯和高导热高分子芯两种,其中高导热纸芯采用高导热填料加入到纸浆中,提高纸芯的全热交换效率;高导热高分子芯以树脂和高导热填料为原料,以不同方法成型制备全热交换膜,提高高分子芯的全热交换效率。但其制作过程复杂繁琐,还存在主要的两个缺点:1.导热填料与基材均匀复合,尽管提高了一定的显热交换效率,但是导热填料会堵塞微孔,影响水分子透过,降低潜热交换效率。2.导热填料使用量不易控制,过少不易形成网格,过多也易减小膜使用寿命。
申请号为CN201610913834.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热交换膜,该全热交换膜采用的是亲水性的导热多孔结构膜作为涂覆基材,具体包括导热亲水多孔结构膜以及涂敷在该导热亲水多孔结构膜上的亲水性高分子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导热亲水多孔结构膜主要由导热亲水复合纤维通过无纺布工艺或压合工艺制成,所述导热亲水复合纤维包括亲水性纤维和高导热填料,所述高导热填料的含量为导热亲水多孔结构膜总重量的3-10%,所述亲水性高分子复合材料包括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和填料。但这种亲水性基材虽然能提高潜热效率,但不易清洗吹干及多次重复使用,易生霉菌。因此,市场需要一种全热交换芯用阻气传湿膜,其在不降低潜热交换效率和显热交换效率的前提下,制备方法简单,可以有效防霉防菌,方便清洗吹干,并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延长全热交换芯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热交换芯用阻气传湿膜。
一种全热交换芯用阻气传湿膜,包括聚合物薄膜基材,还包括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涂层膜,所述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涂层膜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组分: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8-20%,吸湿剂2-8%,铸膜溶剂60%-85%,其余为水。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为醋酸纤维素、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所述吸湿剂为无机盐,所述铸膜溶剂为易挥发溶剂。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聚合物薄膜基材为高导热多孔结构聚合物薄膜基材。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无机盐为氯化锂、氯化钙或硫酸钾。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易挥发溶剂为乙酸或N,N-二甲基甲酰胺。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热交换芯用阻气传湿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吸湿剂、铸膜溶剂和水混合溶解,50℃搅拌均匀,脱泡静置得到铸膜液,将铸膜液倒在聚合物薄膜基材上,控制聚合物薄膜基材上的膜厚度20-100μm,在空气中静置2min,然后放入去离子水中10min,待膜在基材上固定成一体后用去离子水清洗,然后再用去离子水浸泡25h去除溶剂,放入鼓风干燥箱,60℃干燥12h,形成全热交换芯用阻气传湿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龙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龙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77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