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VSParticle纳米粒子发生器的新型粉末负载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87820.5 | 申请日: | 202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3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张凯;欧阳;尤瑞洋;张泽;杨杭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9/24 | 分类号: | B01J19/24;B01J19/00;B01J8/08;B01J23/52;B01J23/42;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万尾甜;韩介梅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vsparticle 纳米 粒子 发生器 新型 粉末 负载 反应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VSParticle纳米粒子发生器的新型粉末负载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包括负载反应和设于负载反应底部的真空法兰盲;所述的负载反应的下部设有载气入气,其上部设有环形的载气出气和滤网支架;所述的载气入气和负载反应的底部横向连接,滤网支架与载气出气采用法兰连接。所述滤网支上设有滤膜。所述的滤网支连接有尾气处理装置。所述负载反应与载气入气、载气出气、真空法兰盲为焊接连接。所述载气入气为宝塔接口、卡套接口、快装接口中的一种。所述真空法兰盲为平底朝外。本发明可以在常温常压下利用较少的步骤规模化合成金属纳米粒子分布均匀的负载型催化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VSParticle纳米粒子发生器的新型粉末负载反应器。
背景技术
催化剂是人类科学研究进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发现。催化剂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体体现在其可以提高反应的速率、优化反应的条件、改善生产成本、提升污染治理效率等方面。近些年来异相催化成为了催化领域中的热门话题,而异相催化中有一大部分催化剂都是负载型纳米粒子,即负载型催化剂,在当今异相催化界中成为主流。
负载型催化剂中的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成为了当今负载型催化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物理方法由于其具有简单快速、产量大、普适性强、绿色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在金属纳米粒子合成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物理方法中比较常用的等离子体法是通过电极间电弧放电来产生等离子体,最后通过熟化长大等过程成为纳米粒子。由于等离子体法还具有易于调控反应条件、纳米粒子成分等优势,将其运用于负载型催化剂纳米粒子的合成,将丰富负载型催化剂合成的方法。
而VSParticle纳米粒子发生器则是一款已经商业化的利用等离子体法来制备金属纳米粒子的纳米粒子发生器。它克服了过去等离子体法需要高真空环境的限制条件,能够在常温常压、一般家用电器功率下、高效完成等离子体法放电形成纳米粒子。若能将VSParticle纳米粒子发生器用于负载型催化剂的合成,则将大大提升催化剂的合成效率。
而将等离子体法形成的纳米粒子负载在粉末基底上的装置,在当今的市场上是存在空白的。综上所述,开发一种新型粉末负载反应器,是目前负载型催化剂行业市场迫切需求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VSParticle纳米粒子发生器的粉末负载反应器。 该反应器使用方便、泛用性强、制作成本低,为用等离子体法制备负载型催化剂提供了便利。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VSParticle纳米粒子发生器的新型粉末负载反应器,包括负载反应和设于负载反应底部的真空法兰盲;所述的负载反应的下部设有载气入气,其上部设有环形的载气出气和滤网支架;所述的载气入气和负载反应的底部横向连接,滤网支架与载气出气采用法兰连接,减少外径。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滤网支上设有滤膜。
进一步地,所述的滤网支连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负载反应与载气入气、载气出气、真空法兰盲为焊接连接,避免漏气。
进一步地,所述载气入气为宝塔接口、卡套接口、快装接口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法兰盲为平底朝外。
上述的适用于VSParticle纳米粒子发生器的新型粉末负载反应器的使用方法,步骤如下:(1)首先向负载反应腔中装入粉末载体;
(2)将背面带有滤膜的滤网支架安装在载气出气口处;
(3)在载气出气口处连接尾气处理装置;
(4)通过载气入气口(1)向负载反应腔内通入带有金属纳米粒子的载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78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