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箱式高温尾气余热供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89311.6 | 申请日: | 202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7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祝传艮;刘志宇;牛海杰;刘长振;陈晋兵;张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
主分类号: | F24D15/00 | 分类号: | F24D15/0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石倩倩 |
地址: | 3004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箱式 高温 尾气 余热 供暖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箱式高温尾气余热供暖装置,包括高温换热器及其两端分别安装的尾气出气管路和尾气进气管路,尾气进气管路与外部的高温尾气源联通,高温换热器的尾气进气管路、旁通管上各安装一个高温电动阀,用于控制流经高温换热器的尾气量大小;高温换热器的介质腔体分别安装介质出口管路和介质入口管路,介质出口管路、介质入口管路均与外部的用户管路联通,并形成循环管路,介质入口管路上安装泵和电磁阀,电磁阀用于控制介质的流通量,泵、电磁阀和高温电动阀均通过信号线连接至控制柜。本发明所述的箱式高温尾气余热供暖装置,将尾气余热吸收之后对生活区进行供暖。既解决了采暖问题,又提高了燃料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尾气余热利用及供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箱式高温尾气余热供暖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原严寒边远地区,由于常年温度偏低,加之燃料匮乏,采暖问题一直是个难题。虽然可以采用电暖空调,但是由于电能靠柴油发电机组提供,十分宝贵,所以电空调制暖方式变成一种奢望。在此类区域生活或工作的人们,通常需要柴油发电机组提供设备用电。柴油机发电时产生的高温尾气,温度高达400℃以上,具有丰富的热量。由于柴油机尾气直排到大气中,余热被白白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箱式高温尾气余热供暖装置,以解决严寒地区的采暖问题,同时提高了燃料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箱式高温尾气余热供暖装置,包括箱体及其内部设置泵、电磁阀、高温换热器、高温电动阀和控制柜,高温换热器的高温腔体两端分别安装尾气出气管路和尾气进气管路,尾气进气管路与外部的高温尾气源联通,高温换热器的尾气进气管路、旁通管上各安装一个高温电动阀,用于控制流经高温换热器的尾气量大小;高温换热器的介质腔体分别安装介质出口管路和介质入口管路,介质出口管路、介质入口管路均与外部的用户管路联通,并形成循环管路,介质入口管路上安装泵和电磁阀,电磁阀用于控制介质的流通量,泵、电磁阀和高温电动阀均通过信号线连接至控制柜。
进一步的,所述介质入口管路包括第一介质管路和第二介质管路,第一介质管路和第二介质管路之间安装缓冲罐。
进一步的,所述箱式高温尾气余热供暖装置还包括补液箱,补液箱管路连接至介质入口管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介质管路为两根,每根第一介质管路上安装一个泵和一个电磁阀,且电磁阀靠近高温换热器的一侧,每个电磁阀均信号连接至控制柜;每根第一介质管路的第一端均与高温换热器联通,第二端均与缓冲罐联通。
进一步的,所述泵为双泵型式。
进一步的,所述高温换热器前后管道内均安装尾气压力传感器和尾气温度传感器,泵前后管道内均安装介质压力传感器和介质温度传感器,尾气压力传感器、尾气温度传感器、介质压力传感器和介质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信号线连接至控制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箱式高温尾气余热供暖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箱式高温尾气余热供暖装置,将尾气余热吸收之后对生活区进行供暖。既解决了采暖问题,又提高了燃料利用率。
(2)本发明所述的箱式高温尾气余热供暖装置,缓冲罐、泵、电磁阀、高温换热器、高温电动阀、控制柜、补液箱及其配套管系全部集中于箱体内,实现了模块化结构。
(3)本发明所述的箱式高温尾气余热供暖装置,体积小,安装简单,可自动运行,特别适用于高原严寒边远地区生活供暖。
(4)本发明所述的箱式高温尾气余热供暖装置,采用双泵模式(一开一备)实现不停机维护系统;采用两个电动阀联动实现高温换热器热量交换,同时还可以防止高温换热器“干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未经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93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